李明:新发展理念引领创造美好生活

                            
    0

    时间:2024-01-29  来源:光明日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新发展理念与创造美好生活,既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又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创造美好生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释放创造美好生活的持久动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发展培育美好生活“新动能”。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创新是一种生产力,能够改变生活观念,优化生活状态,点亮美好生活。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就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破解关涉美好生活领域的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培育适应美好生活的新业态、新生态,实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同时,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向民生领域渗透,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普及“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互联网+”服务管理新模式,使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警务、智慧应急等应用场景渗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治理创新驱动美好生活。
     
      协调发展构建美好生活“新格局”。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哲学智慧。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和衡量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标准,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统筹兼顾、注重平衡、保持均势,把分散的部分系统化,把发散的局部功能整体化,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夯实美好生活的发展基础。坚持协调发展引领,就要把握好发展的局部与全局、发展节奏的快与慢、发展时空的先与后、发展的重点与非重点等辩证逻辑,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通过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发展差距,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全体人民充分、全面、公平地享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同时,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战略牵引,推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城乡贯通融合、区域一体协同的思路构建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差异发展的美好生活新格局。
     
      绿色发展塑造美好生活“新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就要坚持生态惠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推进发展升级结合起来,探索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环境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将生态“高颜值”转化成经济“高增长”,更好地释放自然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辩证统一和良性互动,努力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坚持生态利民,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教育引导人们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行动,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绿色化,让绿色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擦亮美好生活的鲜亮底色;坚持生态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加强源头预防,抓好污染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开放发展拓展美好生活“新空间”。改革开放为了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人民,是历史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鲜明标识,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动力。开放诠释的是突破、接纳和包容,开放发展考量的是观念、体制和格局。坚持开放发展引领,核心是内外紧密联动,关键是资源有效整合,根本是拓展发展空间,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用历史的长镜头审视当下,用发展的广角镜观察世界,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效公共产品,是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的有效实践路径。坚持开放发展引领,就要始终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心理、需求结构质的变化,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更有竞争力的集约型、科技型、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通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尤其要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险、餐饮、旅游等涉及人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共享发展激发美好生活“新活力”。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共享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具体而明确的实践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发展促使人人享有,鼓励各得其所,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共享发展引领,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办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问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断厚植高品质生活的民生基础。追求美好生活,人人都是划桨者,人人都是搏击者,需要弘扬“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人们实现共享、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汇聚起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劲动能,奏响奋斗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强音。
     
    作者:李明(信阳师范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