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杰:北京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的措施解读和未来思考

                            
    0

    时间:2023-11-17  来源:新华网


  •   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指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一)战略意义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
     
      (二)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
     
      《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还提出打造“四个一流”,即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并明确要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2.发展目标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特征是: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特征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3.九大主要任务
     
      第一,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重点包括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第二,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重点包括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特种装备的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升级。
     
      第三,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重点包括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第四,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重点包括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第五,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重点包括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
     
      第六,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重点包括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第七,开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赢。重点包括构建互联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网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交通国际合作。
     
      第八,人才队伍精良专业、创新奉献。重点包括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交通干部队伍。
     
      第九,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重点包括:深化行业改革,坚持法治引领,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推动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社会参与;培育交通文明。
     
      (三)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在《纲要》第一大任务“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中被列为首位,可见其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1.发展目标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分两个阶段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2.三大主要任务
     
      第一,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具体包括:一是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二是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也就是加快构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的主骨架;三是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四是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
     
      第二,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具体包括:一是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二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三是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如推进重点区域交通运输统筹发展,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四是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现代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推进安全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二、北京交通事业发展情况及成效
     
      (一)北京交通发展背景
     
      多年来,北京常住人口增长基本平稳,机动车保有量稳步增长。从2007-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趋势来看,2007-2016年整体呈增长态势,自2017年起逐年下降,到2022年达到2184.3万人。从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来看,自2010年底实施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以来,机动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到2022年达到712.8万辆。常住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体现出北京的交通需求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二)北京交通发展现状
     
      1.“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
     
      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交通新格局逐渐显现,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2.形成“七站两场”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两场”是指两个飞机场,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七站”是指七个火车站,即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清河站、丰台站、北京朝阳站,定位为铁路全国客运枢纽。而第八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将于2024年建成。
     
      3.公路和城市道路网逐步完善
     
      2022年,北京市域内公路总里程达22363公里,规划实现率96.6%;高速公路公里成达1196公里,规划实现率85.8%,“棋盘+环路+放射线”的城市骨干道路网基本形成。
     
      4.轨道交通规模不断扩大
     
      在公共交通方面,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172公里、居全国第一。其中,市郊铁路4条,市域内里程365公里;城市轨道27条,里程807公里,形成了“三环四横八纵十二放射”的网络化运营格局。
     
      5.形成辐射全市域及环京地区的地面公交线网
     
      在公共交通方面,北京市公交车辆和线路规模居世界大城市首位,全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1291条,运营线路长度30173.9公里,运营车辆23465辆。另外,拓展公交服务模式,开通定制公交累计485条,工作日日均运送4万人次。
     
      6.慢行系统:步行和自行车逐渐回归城市
     
      北京市已完成3200公里慢行系统改造,慢行系统逐步连片成网。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日均骑行量达5000辆次。推动水、路、绿三网融合,不断提升城市慢行系统品质。2022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17.3%,创近10年新高。
     
      7.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出行更加便捷,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在便捷出行方面,比如:北京市大力发展共享交通,2019年推出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北京MaaS平台),截至目前日均服务绿色出行450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出台交通出行数据开放管理办法,深化大数据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实现北京市公共交通“一码通乘”,日均刷码近400万人次。
     
      在行业转型升级方面,比如:2023年全国首条全场景化“智慧地铁”示范线首都机场线投入应用服务;科技赋能公交运营,实现了三级调度向二级调度的转变,实时公交、车厢拥挤度查询覆盖全部线路;开展公交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全面启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建设任务;推进智能化信号控制应用,城六区和城市副中心重要路口联网率95%以上。
     
      8.落实双碳战略:能源消费持续变革,交通结构持续优化
     
      在能源消费变革方面。一是载运工具能源结构全面优化。2022年,北京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4.27%;截至2022年6月,北京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4.04万辆,规模远超公共领域。二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市建成充电桩近30万个,基本实现高速服务区、单位内部、居民小区等区域以及邮政、公交等领域充电设施全覆盖。三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究。加快北京市交通领域碳达峰核算方法研究,制定《北京市交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地铁混合储能列车再生能量回收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示范应用。
     
      在交通结构优化方面,重点是持续推进绿色出行和绿色货运,也就是货运“公转铁”。
     
      9.交通治理:交通综合治理构建新格局
     
      第一,全面升级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推动“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第二,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坚持“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工作思路,构建“区域协作、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交通综合治理体系。
     
      第三,深入推进精治共治法治。比如,实施道路停车改革,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引导车辆“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推出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措施,进一步加强公交专用车道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公交专用车道使用效率。
     
      第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开展交通堵点治理。着力治理中小学校、医院周边交通拥堵问题,聚焦拥堵根源,推进“区域协作、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有效缓解了学校、医院周边拥堵。
     
      (三)北京交通发展成效
     
      1.绿色出行
     
      多年来,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出行。2013年-2022年,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达到73.4%。虽然2020年-2022年受疫情影响,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出行比例较之前有明显下降,但自行车出行比例却有显著提升。整体上,绿色出行比例仍保持较高水平。
     
      2.道路交通
     
      从中心城区早晚高峰道路交通指数上看,2013年-2022年北京道路交通状况整体处于轻度拥堵的状态。随着北京常住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增长,社会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交通设施扩容余地却越来越小。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仍能保持这样一个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见,北京交通发展成效显著。
     
      三、北京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的措施
     
      (一)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1.试点要求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落实《纲要》,交通运输部于2019年组织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第一,基本原则,即坚持“点面结合、探索创新,近远结合、滚动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多方联合、共同实施”的原则。
     
      第二,试点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即通过1-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用3-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培育若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人才,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第三,试点单位,分为试点组织单位和实施单位。其中,试点组织单位,就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主体组织开展本地区试点工作。试点实施单位,包括地方交通运输及铁路、民航、邮政主管部门,企业(含中央管理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交通运输部直属各级部门、单位等。鼓励多方参与、联合申报,强化方式间融合、部门间协同、区域间协调。
     
      第四,试点任务,分为四个领域,各地区可结合自身优势从中选取试点范围。在设施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交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在技术领域,包括技术研发与装备升级、设施设备标准化单元化、智能交通、科技兴安。在管理领域,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交通运输制度体系创新、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建设、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服务领域,包括现代物流、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绿色交通、交通运输业态模式创新、交通政务服务便利化、现代化人才培育、交通文明。
     
      2.北京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第一,试点主题。2021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获批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其试点主题就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那么,这一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格局优化,科学规划并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群空间布局和结构,统筹规划和建设交通网络系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轨道上的京津冀”是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核心,也是重要发力点。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投运仪式并宣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北京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轨道交通。
     
      那么,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如何?前面提到,轨道交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地铁规模居全国前列。线网覆盖涉及12个行政区(除怀柔、密云、延庆、平谷区)、14个居住组团及12个办公组团。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加快,运营里程从2003年超过100公里、2008年超过200公里、2012年超过400公里、2017年超过600公里,到2023年将超过800公里。轨道交通路网客流总体呈现“前期快速增长,后期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日均客运量达到1086万人次,之后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不小的波动,目前工作日客流稳定在1070万人次左右,是历史高位的86%。
     
      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国际上交通发展较为先进的一些城市对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对比日本东京的轨道交通发展,在轨道站点800米覆盖上,东京20公里圈层覆盖率达59.8%,市域达17.5%;北京城六区覆盖率28.7%,市域达3.5%,而且根据规划,到2027年城六区覆盖率将达39.8%,市域将达5.0%,与东京仍有一定差距。可见,北京轨道交通网络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轨道线网密度上,东京20公里圈层密度0.92公里/平方公里,北京城六区线网密度0.33公里/平方公里,到2027年将达0.54公里/平方公里,差距较为明显。另外,北京轨道交通缺少快线支撑。从核心区5公里来看,东京的轨道类型为地铁,密度为3.61公里/平方公里,北京也是地铁,密度为0.85公里/平方公里;从中心区15公里来看,东京是地铁、JR国铁和私铁,密度为1.23公里/平方公里,北京以地铁为主,密度为0.53公里/平方公里;从近郊区30公里来看,东京是JR国铁和私铁,密度为0.83公里/平方公里,北京仍以地铁为主,密度为0.25公里/平方公里;从远郊区70公里来看,东京是JR国铁和私铁,密度为0.27公里/平方公里,北京还是以地铁为主,密度为0.04公里/平方公里。由此可见,北京轨道交通主要服务范围为中心城区,且类型较为单一,站线间距短、站站停,在长距离、快速通行服务中不具优势。
     
      第二,试点目标。坚持“三个优先”,即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基本理念;全力打造“四个一流”,即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轨网完备、服务优质、衔接高效、技术创新的现代化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
     
      试点工作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通过1-2年时间,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为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工作协同推进效率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通过3-5年时间,取得系统性成果,主要体现为在区域多层级轨道交通网、一体化交通枢纽、乘客出行服务、优化轨道线路运营模式、实现分类分级安检、完善防汛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成果和典型经验。
     
      第三,试点任务。北京开展交通强国试点工作,以聚焦“轨道上的京津冀”为主题,做优做强轨道交通,并形成两大试点任务。
     
      任务一:京津冀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强调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一是完善轨道交通多层级网络。打造京津冀区域多层级轨道交通网,推动“四网融合”,优化各层级轨道线网之间的衔接,加密中心城区与重点功能区轨道线网。统筹研究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城际铁路。推动铁路客运和货运外环线建设及大型货运站功能外迁,释放铁路既有线路运力,开行市郊铁路。中心城区加密完善线网特别是重点功能区轨道交通线网。
     
      二是建设“站城一体”、高效便捷的交通枢纽,推动各层级轨道线同站换乘,完善枢纽内外交通配套设施布局。“轨道上的京津冀”强调的是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就是说,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和沿线土地协同发展,创新开发模式。开创城市布局和轨道交通站点协同发展模式,推进轨道项目沿线用地管控要求试点,并开展“轨道+土地”的试点,提升轨道交通与周边的通达性,完善枢纽周边慢行系统配套设施。
     
      三是提升乘客出行服务。打造衔接顺畅、信息共享的出行环境,建立交通一体化共享信息平台。推行安检互认,实行国铁、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时刻表衔接,建设站内导航、召援系统,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推进利用铁路富余运力提供城市通勤服务,逐步推行国铁、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一体化方案。
     
      任务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创新发展,强调提升服务品质。一是通过灵活运营组织,提升轨道运输服务品质和乘客乘坐体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行图,提升运载能力、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比如,在提升运力方面,改造信号与供电系统,缩小通勤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并推广多样化、差异化、灵活智能的运输组织模式。
     
      二是优化城市轨道线路跨线、跨公司运营模式。打造贯通运营模式,完善规划建设和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区域协同的指挥调度模式,加快推进互联互通,优化行车组织方式、提高运输效率与换乘便捷性。
     
      三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分级安检。推行“信用+”大客流快速安检新模式,实现智能化分类分级检人、智能化精准检物,提高旅客进出站效率。
     
      四是研究推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复线化改造,提高运能。
     
      五是完善轨道交通防汛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能力,健全轨道交通防汛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研究轨道交通不同区域在不同汛情下采取相关措施的标准及操作规范。
     
      六是推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搭建多维度乘客服务平台,实现“北斗+5G+空间数字化”等技术突破并推广应用。
     
      (二)北京市“十四五”交通规划中落实交通强国战略
     
      2022年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是北京全面落实《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1.发展思路
     
      在交通发展外部形势要求和客货运输需求特征变化的基础上,未来交通将呈现以下主要发展趋势:一体化、人本化、便利化、绿色化、智慧化、集约化、现代化。这些既是发展趋势,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
     
      2.指导思想
     
      主要是:着力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着力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着力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首善交通,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北京贡献。
     
      3.基本原则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七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一体化融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综合治理、坚持安全底线。
     
      4.主要目标
     
      第一,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首善交通。
     
      对外交通体系。京津冀成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极,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形成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构建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京哈、京藏交通走廊,并形成京延通道。京津冀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率先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内部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枢纽体系。北京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联动天津、雄安、石家庄等城市,打造面向世界的京津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围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个国际航空枢纽、北京站等10个全国铁路客运枢纽、若干个区域客运枢纽组成的多层级客运枢纽,构建协同融合、衔接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北京天津雄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主要是: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形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网融合、便捷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地面公交、慢行交通、出租车(含巡游车和网约车)和小客车与轨道交通高效衔接,实现多方式协同发展,提升交通服务品质;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形成连续安全的慢行交通网络,慢行交通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等等。
     
      综合治理体系。主要是形成适应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构建起综合交通运输新型治理机制,实现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第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初步构建起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具体体现为“五个高”,即:国际连接高标准,国门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区域协同高效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首都高水平,“四个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发展高质量,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综合治理高效能,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围绕“国际连接高标准、区域协同高效率、服务首都高水平、行业发展高质量、综合治理高效能”等五个方面共设置22项规划指标,其中3项为约束性指标,19项为预期性指标。比如:在国际连接高标准方面,设置了航空旅客吞吐量、中转旅客占比等指标;在区域协同高效率方面,设置了中心城区到毗邻城市时间、主要枢纽到津冀主要城市时间、市郊铁路与城轨交汇点设置换乘站占比、市郊铁路与城轨换乘站付费区换乘占比等指标;在服务首都高水平方面,设置了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45分钟通勤出行比例、轨道车站周边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等指标;在行业发展高质量方面,设置了交通行业营运车辆碳排放总量下降率、交通行业营运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MaaS平台“门到门”一体化出行服务占比等指标;在综合治理高效能方面,设置了小客车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等指标。
     
      相较于“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十四五”时期的北京交通发展规划在部分发展指标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深度融合,公众对交通出行的感受以及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方面。
     
      5.主要任务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十一项主要任务,简单地讲,包括:推进轨道交通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便利快捷的地面公交系统,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推动道路系统更高水平成网,构建科学合理的静态交通体系,精细化调控交通需求,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建立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科技赋能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其中,就科技赋能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而言,主要体现在:一是推进交通新基建,夯实智慧交通基础;二是建设智慧信息平台,打造“智慧交通大脑”;三是推广智慧示范应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四、未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考
     
      未来,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第一,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指引下,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仍有待探讨。具体来说,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适合城市交通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城市交通体系的内涵。
     
      第二,在交通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首都交通应具备什么特征、达到什么目标。
     
      第三,对标国际上交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结合交通强国建设,思考我们的城市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总之,我们要在交通强国战略指引下,将这些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推动北京交通事业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刘雪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