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0

    时间:2023-10-31  来源:新华网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者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而最大的创新就在于,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背后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服务城市,农业农村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农业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能否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必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既是对新时代“三农”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是告诫全党,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三农”的基础地位都不会改变,都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今天,我主要讲以下内容。
     
      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及“三农”的内容很短,却用很大篇幅来强调粮食安全。为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为此,中央和地方还将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举措,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树立大食物观。而且,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还要充分利用林地、草地和江河湖海等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还要强调食物多样化。所以,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总的要求仍然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其中,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是重要支撑。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会从荷兰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案例中带来一些启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比如,国家提出乡村建设“183”行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一、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农业发展。农业是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5亿农民常住的家园,只有把农业农村搞好了,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他们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城乡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比值持续缩小,2022年为2.45,而发达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均衡,大都低于1.5。除此之外,在老有所养、污水处理、快递到村到户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可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还需在这些问题上发力。
     
      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目前,我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举措鼓励农民进县城买房,不仅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城镇化质量。
     
      农业还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现在,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受制于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三农”也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这是党中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强国的五个共同特征。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所谓共同特征,就是要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其中,粮食自给是一个重要体现。
     
      农业强国的五大中国特色,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四是赓续农耕文明,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贵州“村超”“村BA”火爆出圈来看,就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立足农耕文明根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建设农业强国的三大原则。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针对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强化规划的法规效力。制定规划要同现有规划相衔接,保持工作连续性,不能“翻烧饼”。二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干下去。三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从本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办一项是一项、办一件成一件。
     
      二、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这里,重点强调以下表述。
     
      第一,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发展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对于作物生产来说,潜力无限。要知道,一亩地的蔬菜大棚产量可能比传统耕地的产量多出十倍或百倍,这就弥补了我国耕地少的问题。举个例子,嘉兴的一处草莓种植基地,温室大棚有三层楼高,若采用普通土壤栽培,3000平方米大棚内可种植1.5万株草莓;若采用立体基质栽培,可种植3万株草莓,这就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未来,我们的蔬菜水果、花卉绿植、养殖业都要向非耕地要面积、向新技术要效率,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第二,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如果用一亩地来种粮食可赚上百元,种蔬菜可赚上千元,种水果可赚上万元,办养殖场可赚几十万元,建楼房能赚上亿元。可见,种粮食的利润相对较低。从农民的角度来说,什么赚钱种什么;但从国家角度来说,这样就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那么,怎么才能让农民抢着种粮?这实际上挺矛盾的。粮食是基础型产品,价格不能太贵。因为一旦14亿多中国人吃的粮食涨价过多,就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粮食不赚钱,农民又不愿意种。在这种背景下,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
     
      第三,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当前,食物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每个环节都有“跑冒滴漏”,情况还相当严重。消费环节浪费尤甚。据有关机构估算,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有事没事都要撮一顿,为了面子还会多点一些菜,最后吃不了就浪费了。同时,我们不仅要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还要提倡健康饮食。因此,我们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要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工作力度,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尽快取得更大成效。
     
      第四,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要从我们每天所需要摄取的营养来考虑食物多样化,“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耕地以外,我国还有40多亿亩林地、近40亿亩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资源。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第五,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衡量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得不得力、合不合格,可不仅仅看GDP、能不能抓上几个项目,更主要看是否按照党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局部服从整体,把粮食安全这一党中央交办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很明确,现在关键是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责任扛起来。2023年,按中央决策部署,我国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一并考核,推进多环节协同保障,促进生产要素组合在各环节有机衔接、有效畅通。各地方要按照中央要求细化考核指标,更好引导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抓好粮食安全工作。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实现历史性转移,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总的要求仍然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尤其是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
     
      “村庄富不富,要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是‘领头羊’。”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截至目前,北京已持续选派上千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看到,大批第一书记入村,不仅让北京各部门深入了解了农村,而且也为村子找准致富法子、蹚出发展路子。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的后黑龙庙村,风景秀丽、资源丰富,但2015年还是一个偏远低收入村。自2016年以来,北京建筑大学与该村建立帮扶关系,先后派出优秀年轻干部谷天硕和刘猛到村子任第一书记,充分利用北京建筑大学的优势与资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冬奥小镇”高端民宿项目,发展葡萄产业,让该村从一个低收入村变身为热门旅游地。不仅是北京,现在全国很多农村都有来自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学历第一书记,他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巨大贡献。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后更多需要的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
     
      四、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必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荷兰的情况。
     
      荷兰——这个国土面积只有41526平方公里的欧洲小国,居然是世界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其农业生产成就让农产品出口身居第一的美国也不得不甘拜下风。据统计,荷兰的花卉、蔬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乳制品和动植物油出口居世界第三;肉类出口居世界第四。为什么荷兰这样一个欧洲小国可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那是因为荷兰的农业技术较为先进。他们依靠科技创新弥补自然禀赋的不足,搞起了玻璃温室和无土栽培,也就是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全自动化控制温室环境,培育农作物,将资源劣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具体来看,荷兰有领先的智能温室技术,这是其农业发展的鲜明特色之一。荷兰玻璃温室面积达到16.5万亩,约占全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在这些玻璃温室中,约60%用于花卉生产,40%主要用于果蔬类作物(主要是番茄、甜椒和黄瓜)生产。特别是玻璃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玻璃温室的全自动化,加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得到的就是作物的高产出和高品质。
     
      荷兰还有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在荷兰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而设施园艺的无土栽培比例高达90%。荷兰的无土栽培技术大部分用的是岩棉栽培技术。用它培育出来的西红柿,可长到13-14米之高,每平方米产出约70公斤。荷兰的土地本就少,用这种方式种植作物,获得了比土地种植多出好几倍的产量。现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在搞立体农业、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比如,大兴区庞各庄镇的小西瓜,已经不再是在地里躺着生长了,而是在大棚里顺着瓜架向空中生长,亩产翻了好几倍。这种栽培方式,弥补了我国耕地的不足。
     
      另外,荷兰的农业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科研和人才的支撑,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在农业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领跑全球,荷兰的农民普遍具有本科学历,有的还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由此,我们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时也要培育更多具有高学历的新农人。另一方面加快技术发展,成果转化。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荷兰的郁金香很有名,但又了解其品种有多少吗?初步估计有几十万种。荷兰的一个种子公司员工曾告诉我,他们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定制郁金香的开花时间、花瓣颜色等。而这背后就是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支撑的。
     
      面对资源利用还不充分,空间利用率还有待提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同时,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另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当前,各地第二轮土地承包正陆续到期,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推进农村改革,要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五、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通俗地讲,就是要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例如,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了“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国家层面组织创建100个左右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从地方层面组织创建1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分层级推进示范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乡村建设行动的12项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道路、供水、能源、信息化、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六、加强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全面领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机制。我的体会,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能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大力推动了农村现代化建设,使不少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变,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县两级更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头戏,花大精力来抓,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不重视“三农”的书记不是好书记,抓不好农村工作的书记不是称职的书记。
     
      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类“到乡”,即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2021年6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对切实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出具体安排,并对乡村干部的整治素养、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要达到8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要达到40%以上。同时,还要加大对干部和农民的培训力度。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重视农民的表现。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铆足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