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林:从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看香港的未来

                            
    0

    时间:2023-09-20  来源:新华网


  •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问题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新中国从来不承认英国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总揽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历史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且成为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回归祖国26年来,香港总体保持繁荣稳定,我们对香港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一、香港问题的由来与延续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对香港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海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为避免国家再次分裂,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其中在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而香港就属于南海郡所辖的番禺县。汉高祖刘邦也曾派大臣陆贾南行封南海郡尉赵佗为南越王,以加强包括香港在内的岭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这表明,自秦汉时期起,香港就在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秦汉之后,中国历朝历代都对香港地区进行了相应的管辖。到明清时期,香港地区已成为海防要塞,以防御外国侵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还在香港的九龙等地设有炮台。
     
      香港问题是怎么来的?就是当年英国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由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英国于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随后,为在中国攫取更大利益,英法联军在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于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规定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永租在案”,归英属香港界内。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大小岛屿(后统称“新界”)至1997年6月30日,租期99年。这就是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地区被英国进行殖民统治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收回香港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的爱国诗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誓言。但是,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不能解决香港问题。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问题,但终因当时的中国太过弱小而遭到列强拒绝。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也曾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但仍然遭到英国拒绝。英国首相丘吉尔还强硬地宣称,我当国王的首相不是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并表示,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领地。当时,蒋介石作为美国认可的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有权收复香港,理应前往香港受降,但却被英国抢先。这对于蒋介石本人和当时号称“四强”之一的中国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在民族危难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担起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迈出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性一步。1949年,解放军一路南下,直逼香港。当时的港英政府十分害怕解放军直接收回香港。第22任香港总督葛量洪回忆说:“1949年10月,共产党的军队到达了我们的边界,我们一直都向伦敦咨询,尝试预测那些军队抵达边界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是,解放军抵达深圳河北岸后,并未继续向前推进。这是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认为,从总体形势看,不宜马上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利用好这两个地方,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会更为有利些。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对香港和澳门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就是暂时不考虑收回香港,但应充分利用香港的有利地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外交战略服务。中国政府也多次申明: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1959年,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共产党内少数人在香港问题上的急躁情绪,耐心地解释:“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们还有用处。”1963年8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同索马里总理舍马克的谈话中指出,“至于香港,英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我们要占领是可以的”,但“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香港人就是我们中国人。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们现在就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我们不动它并不是永远不动它,英国现在安心,将来会不安心的。”
     
      英国、葡萄牙把香港、澳门列为殖民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不久,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奉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并指出,“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支持,1972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了有关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剔除的决议。这就使国际社会从法理上确认了香港、澳门是中国领土,从而排除了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干预中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合法性,表明新中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顺利回归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时机,着力解决香港问题。1974年5月25日,毛泽东同志会见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思,谈到香港问题时,他指着邓小平同志对希思说:“这是他们的事情了。”历史证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辜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且成为香港回归的基本方针。
     
      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来解决香港问题。他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这一方面表明邓小平同志坚持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完成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
     
      任何殖民者从来都不会自动放弃殖民统治,英国也是如此。1982年6月,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大西洋南部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简称马岛战争)。尽管英国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3个月后,也就是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尽管撒切尔夫人是挟着胜利者的余威而来,但是,她深知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不是马岛,中国领导人不是阿根廷领导人。
     
      不过,英国还是要在香港问题上进行最后的挣扎。英国方面首先抛出“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企图使其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永久化、合法化;还提出“以主权换治权”,要求中国同意英国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邓小平同志的这番话说得很重,对于撒切尔夫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但是,她还是要“断言”,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对此说:“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邓小平同志关于收回香港的坚定立场,使撒切尔夫人和整个英国都感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力量。因此,英国不得不表示不再坚持英国管治,也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共管,并同意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谈判。撒切尔夫人对此表示“十分沮丧”。当时,她的压力很大。谈判结束后,她在走下人民大会堂台阶时不慎跌倒,摔了一跤。
     
      邓小平同志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实际上成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基础。中英双方经过两年22轮的谈判,终于在1984年9月26日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联合声明》)。同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了正式签字仪式。《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中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香港在1997年后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英两国政府合作保证1997年香港的政权顺利交接。《联合声明》的签订,成为解决香港问题的一个里程碑。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大陆作为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以“一个中国”为前提的,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内容和政治保证;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基础上,允许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所以说,“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用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在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在1997年7月1日顺利完成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三、香港回归后的发展与繁荣
     
      1840年鸦片战争前,香港是落后的。英国割据香港后,将其作为侵略中国的一个桥头堡,使其成为鸦片走私和开展贸易的重要据点。虽然,这让香港的人口和经济有所发展,但当地人民的生活却是异常艰难。日本占领香港后,香港经济更加萧条,人民更加痛苦。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香港的总人口只有60万,经济也很落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香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较量和交往的最前沿阵地,其战略地位更加突出。1950年香港人口达到200多万,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随后,西方的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流向香港,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香港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1960年,香港的GDP占比不到世界的0.1%,年人均生产总值为400美元左右。到1997年回归前,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4万美元。这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超过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新加坡。香港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客运量、货运量都位居世界前列,香港码头货柜吞吐量自1992年以来连续多年达到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香港还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在回归前,香港进出口贸易总值超过3600亿美元,占亚太地区贸易总量的1/5以上。大陆成为香港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比超过香港进出口贸易的1/3。
     
      回归后,香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1997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37万亿港元,2021年达到2.86万亿港元;香港的人均GDP逐步提高,回归前,也就是1996年为2.48万美元,到2021年达到4.96万美元,可以说增长了一倍左右。
     
      世界最自由经济体。菲沙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2021年度报告》中,香港的“监管”与“国际贸易自由”排第一位,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综合排名第一。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香港位列全球最便利营商地第三位。
     
      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巩固提升。香港地区的商品贸易总额,从1997年的30710亿港元增长至2021年的102684亿港元,也就是1.3万亿美元,增长234.4%,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比回归前上升两位。这也证明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并未改变。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一方面,股票交易市场发展壮大。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1997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50亿港元,2021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667亿港元。另一方面,内地企业在港股中数量快速增长。自1997年以后,内地企业在港股中的数量占比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截至2022年4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市值37.6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77.7%。
     
      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离岸人民币存款从2004年6月的68亿元增长到2022年3月的7913亿元,存款增长超过100倍。
     
      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提升。全球排名前100家银行中,有78家在香港经营。至2020年底,香港管理总资产34.9万亿港元,是亚洲最大对冲基金和第二大私募基金基地。
     
      人口不断增长。从1997年到2021年,香港人口总数从650.21万增至741.31万,增长近百万。香港人口密度是全球最高的地区之一,2021年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801人。
     
      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2021年香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临时数字),男性为83.0岁,女性为87.7岁,比1997年分别增长6.2岁和5.5岁,而且超过了我国居民人均水平。
     
      “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本利益,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推进选举制度改革。比如: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等。
     
      特别是香港国安法第一条规定:为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制止和惩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制定本法。
     
      党和国家的这一系列举措,遏制和打击了“港独”势力。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重新构建和增加赋权为核心进行总体制度设计,丰富和完善了“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和内容,体现和落实了“爱国者治港”的基本原则,为香港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
     
      总的来讲,回归26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国际航运、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四、对香港未来的前景展望
     
      中国香港地区面积很小,人口不多,但却创造了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可以说是世界的经济奇迹。回顾香港的历史与现实,不难发现香港发展与繁荣的原因。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个原因,才能更好把握香港未来发展的走向。
     
      从历史与现状看,香港的发展与繁荣,除了香港人民的勤奋努力外,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两大因素也极为重要。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也是繁荣稳定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香港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与繁荣稳定,保持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两大因素。
     
      (一)香港的发展繁荣首先立足自身条件
     
      在二战结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这首先是因为香港人民发扬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劳智慧的精神。尽管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但香港人民把握住新中国成立和香港人口不断增长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大陆廉价原材料和人力等资源,发挥香港自由港和廉价劳动的优势,大力发展成衣、玩具制造等产业,促进了香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香港工商界企业家既能吃苦耐劳,又善于把握机会,体现了香港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这种条件下,香港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购物天堂。可以说,香港的经济奇迹,首先与香港人民的勤劳智慧密不可分。
     
      (二)香港的发展繁荣离不开祖国大陆
     
      新中国成立前,香港的发展是有限的。新中国成立后,香港以日渐强大的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推动经济腾飞。这是香港发展繁荣稳定至关重要的原因。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修建深圳水库。香港三面环海,百余年来一直是一个严重缺乏淡水的城市,曾爆发过多次严重的淡水危机。割占香港的英国殖民者,曾尝试过修建水库蓄水,甚至派船到日本、新加坡买水,但杯水车薪、远水难解近渴的局面始终未被打破。1959年香港大旱再度引发淡水危机,港英当局向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同志申请,建议广东帮助香港解决缺水问题。党和国家研究决定引东江水供应香港。为了能让香港同胞尽快有水喝,广东省政府决定先在深圳兴建水库。于是,数万群众不分昼夜,仅用百日便完成了深圳水库工程。之后,深圳水库开始向香港供水,而且只象征性地收取一定费用。
     
      第二,东深供水工程。1962年-1963年,香港遭遇史无前例的大旱,9个月滴雨未下。香港水库所有存水按最低限度只够350万人饮用43天。即使深圳水库将供水量增加1.2倍,仍然无力扭转香港水荒局面,导致很多店铺关门、工厂停工、人口逃亡,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绝境之中,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港九工会联合会代表香港向内地发出了求救信号。广东省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中央。在困难时期,周恩来同志审阅报告后决定引东江水供应香港,并对供水事项作出具体安排。随后,中央拨3800万元巨款,上万名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经过11个月艰苦奋战,建成6座拦河坝,逐级提水,让高山低头,河水倒流,全长83公里的“生命工程”。而这也是香港稳定和经济起飞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也就是说,在1965年正式供水后,香港才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后来,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深供水工程先后在1974年、1987年、1990年、2000年进行了四次扩建改造工程。总的来讲,这项工程为香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开通生活专利。1961年,在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原对外贸易部、原铁道部、中粮公司在上海联合召开会议,主题是为解决供应香港鲜活商品不足的问题,专门为香港同胞开通一趟“专列”。1962年,开创编号为751、753和755的三趟快车,每天固定开行三趟,分别从上海、郑州和武汉始发,专门运输猪、牛、羊等鲜活商品,经深圳运抵香港。这是祖国内地与香港心连心的历史见证,是中央政府和大陆人民视香港人民为一家人的生动案例,是用心打造的“生命线”,几十年如一日,体现了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紧密联系,为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克服金融危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不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泰国向亚洲蔓延开来。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股市跌幅达30%-60%。香港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为帮助香港特区政府应对不测,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密切配合,做了必要准备。中央政府通过了支持香港联系汇率制不变、随时向香港专送外汇防挤兑等一系列政策。香港特区政府动用了几乎所有可以动用的外汇储备,全盘吃下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卖盘。最终,以香港特区政府获胜为结束,而国际金融“炒家”们则损失惨重。总而言之,党和国家以强大的定力和魄力挽救了香港经济,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亚洲经济的“定海神针”。
     
      第五,支援香港抗疫。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2022年,在新冠疫情的危急时刻,中央政府紧急部署,以最短时间调集“精兵强将”支援香港。除派出多批专家组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援建方舱医院。比如,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接到六个方舱医院的建设任务,从2月21日青衣方舱医院到3月24日元朗社区隔离设施交付使用,6个方舱医院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服务,共提供约2万张床位。其中,青衣方舱医院仅用7天便建设完成,于3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可提供1300余个隔离病房、3900余张病床。这一中国速度,让患者可以进入方舱医院治疗,香港的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为香港抗疫再添助力。多位患者表示,有国家作为后盾,感到“心里踏实”。
     
      祖国大陆多年是香港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祖国大陆的支持,香港经济不可能腾飞。如果没有祖国大陆的支持,香港社会不可能繁荣稳定,香港居民不可能安居乐业。这足见,香港的繁荣稳定与祖国大陆的支持密不可分。同时,祖国大陆的发展也离不开香港的助力。也就是说,一方面祖国大陆支持香港的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另一方面香港也在助力祖国大陆的现代化建设。总的来讲,香港背靠祖国是其发展繁荣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香港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世界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鸦片战争之后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回归祖国以后,香港逐步发展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由于香港地盘较小,资源贫乏,市场狭小,港英当局对香港进出口货物征税较少,只对少数商品征税。这也是香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自由港既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利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加上新中国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亚太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更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香港,带动香港经济繁荣。这就是香港发展繁荣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联通世界。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香港成为东西双方力量交汇的最前沿。香港不仅是中国大陆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在香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香港,但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香港的快速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区总部的首选之地。2019年跨国企业驻港地区总部超过1500家。香港特别行政区还是全球主要银行中心之一,2019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可的银行业机构共194家,银行体系认可机构资产总额24.5万亿港元。2023年3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307亿美元。
     
      回归26年来,香港经济处于一个曲折上升阶段,金融实力稳步增长。在2023年度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香港位居第三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香港连续20多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世界前列。据统计,目前香港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总市值位居世界第三或第四。由此可见,香港的发展繁荣与联通世界密不可分。
     
      (四)香港未来的发展机遇
     
      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对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谋划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为谱写新时代“一国两制”新篇章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超过86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香港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合作基础,充分利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香港与珠三角九市和澳门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香港发展提供强大的新动能,推动香港与内地更紧密合作再上新台阶。这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也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平台。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香港人是中国人,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香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国两制”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背靠祖国、连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也一定会在背靠祖国、连通世界中变得更加繁荣稳定。
     
    (李久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