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讲好长城故事,品读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

                            
    0

    时间:2023-08-25  来源:新华网


  •   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在维系中华一统、抵御外敌侵略、构建世界和平、促进民族融合与复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城保护与发展事业的支持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城遗址保护引舆论关注”上的批示中指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严格保护,更好发挥长城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嘉峪关时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可以说,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城的文物保护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2年,郭沫若同志提议:保护文物,修复长城。1958年,八达岭长城修复完成,基本恢复了原貌,正式向游人开放,古老的雄关再次绽放光芒。
     
      为了唤醒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激发全民爱国热情,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与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北京日报》等单位发起社会赞助活动,并发出启事,号召社会力量赞助修复长城。1984年7月6日,习仲勋同志为这次活动题写了主题:“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1984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长城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全民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邓小平同志和习仲勋同志的题词,将保护长城和对祖国的热爱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中掀起了保护长城、修复长城的热潮。此后十年,参加赞助的个人有50余万,参加赞助的单位团体近10万个,八达岭长城南7楼至北12楼开放段长城的主体修缮工作陆续完成。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持续至今,其深远意义将与长城一起光耀千秋。
     
      2018年12月15日,蔡奇同志来到延庆区就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工作调查研究。他强调,保护长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带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实施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为抓手,当好保护长城的表率,努力打造新时期首都文化传承与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二、长城的建筑特点
     
      2016年,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国长城保护报告》中显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04个县(市、区)。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墙壕遗存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中国的长城历经2000余年的修建,总体以线性空间形态展开,并以多单元、局部多重纵深的方式组合为防御体系,其建筑时而匍匐在山脊上蜿蜒前行,时而沿河流岸线平展布置,或穿梭于河谷山川之间,或以峻山险水为依托,将人工构筑的防御工事与自然屏障完美组合,构成了极为丰富复杂的线性文化遗产,也是规模庞大的建筑遗产。
     
      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台(敌楼)、关隘、烽火台、亭、障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套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其中最基础的四个部分是关隘、城墙、敌台(敌楼)、烽火台。
     
      关隘也叫关城,是与长城墙体相连的封闭型城垣,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密,严实坚固。
     
      城墙是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将阻止、据守与掩蔽等功能集中于一体的防御建筑。
     
      敌台(敌楼),是建于长城城墙上,或突出于城墙外侧用以防御的高台。
     
      烽火台是利用“烽燧”传递军情的古代边防重要军事防御设施。“烽燧”分白天和夜晚,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烽燧作为信号传递的工具,为了合理控制视线距离,修建时遵循“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的原则。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原则,比如,在石头多的地方就用石头垒砌长城;在黄土高原,就用黄土夯筑墙体;到了戈壁滩,就用戈壁上的植物和沙土,一层一层垒起来。到了明代,长城的修筑大部分用砖、石砌筑,在工程上有了很大进步。
     
      北京段长城沿燕山和太行山脉内侧山脊而行,从东至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和门头沟六区,整段走势呈现出较为完整连续的半环形。根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北京长城主要包括北齐和明两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材质类型以土、石、砖以及山险为主,其中北齐长城遗存24处,明长城遗存2332处。单体建筑1742座,关堡147处。北京长城墙体全长520.77公里,包括北齐长城墙体46.71公里(14段),明长城墙体474.06公里(447段)。
     
      北京段长城因其在古代有拱卫京师的特殊使命,在长城分布的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是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是中国长城最杰出的代表。北京段长城包括:京师屏障八达岭、雄关如铁居庸关、青山浓郁慕田峪、战火淬炼古北口、风雨危崖司马台、奇险绝美数箭扣。
     
      北京延庆区是一个规模宏大、自然开放的长城实体博物馆。延庆境内的明长城现存墙体近180公里,敌楼473座,由内长城、南山路边垣、东路边垣、城堡、寨坡、隘口、烽燧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纵深防御体系。
     
      万里长城有千百座名关险隘,而天下“九塞”之一的居庸关外镇八达岭长城,其地位之险要,历史之悠久,建筑之宏伟,景色之壮观,名声之远大,堪称名关险隘之首。关于八达岭长城的名字有多种说法,在这里我介绍两种,第一种说法认为:“八达岭”是蒙语中“险峻山岭”的意思。八达岭作为居庸关的前哨,是守卫京师重地的第一道屏障,战略位置至关重要。于是便有了“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的说法。第二种说法认为:八达岭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虽然身处群山之中,却能够四通八达。
     
      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及长城文化带建设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总体规模大、价值高、时间跨度长、分布范围广、景观组合好、展示利用潜力大等特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我国首批世界遗产。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提到,“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并且将“推进长城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列入了主要任务。
     
      中国长城博物馆坐落于八达岭长城景区内,与长城全周影院相毗邻,是一座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历史、军事、建筑、经济、文化艺术及现状的专题性博物馆。
     
      2021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会上提出要把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头号建设工程。中国长城博物馆的改造提升工程,将按照“标志标杆、创新引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标准,建设成全面展示阐释中国长城历史脉络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长城遗址博物馆。
     
      长城,横卧崇山峻岭,傲立大漠戈壁,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穿越时空,历经沧桑,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讲好长城故事,品读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唤起积淀在人民心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对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孙建华:北京市延庆区政协委员 中国长城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