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及实践路径

                            
    0

    时间:2023-08-09  来源:新华网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时代的要求和使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旨意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开展好正在进行的主题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意蕴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每一个时代都展现了其独特的时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精髓,是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时代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华,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明力量。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果
     
      第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自己的发展脉络延续至今,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走到今天,逐渐表现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硕果。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果。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文化是文明的客观载体。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硕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中华民族,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精髓。当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行稳致远。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决定了中国人民具有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品格。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党带领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而凝铸的时代精华。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逐渐“强起来”,一路高歌走到今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逐步创新性发展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恩格斯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文明系统产生于人脱离自然束缚的过程,经由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基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物质支撑系统,在相应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相应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产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精华。伟大建党精神指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带领人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史进程中铸就的时代精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一步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
     
      (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时代表达
     
      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积淀中,中华文明展现了强烈的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体现在国土地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时代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统一性时代诉求,熔铸在了民族流淌的血液当中,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统一性,在政治上表现为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在理念上表现为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行动上表现为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这种统一性,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命运所系。
     
      (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华
     
      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明可以和外来文明进行交流、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借鉴外来文明的有益成分,形成中华文明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种突出的包容性,还体现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的新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进步的文明,它坚决摒弃维护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继承和吸取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以及逐步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可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对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文明的弘扬和发展。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华。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一种社会制度、一个国家或民族取得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对自身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也离不开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和借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坚持包容性的同时,坚守自身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之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还坚持对外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坚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形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华。
     
      第三,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世界各种文明和平发展、和谐共处。面对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和激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站在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和互鉴的视角上,面向未来,促进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同时,秉持包容精神,坚持交流互鉴,激发社会主义文明的旺盛活力,不断推动人类进步,不断推动世界走向大同。
     
      (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明力量
     
      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一直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和平性原则和立场,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发挥对世界和平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明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西方所谓资本主义文明充满着野蛮、掠夺和杀戮。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批判资本主义的虚伪性,他们认为所谓资本主义文明是“粗陋野蛮性中的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正确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文明和中华文明基础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真正优秀的人类文明。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明自觉的高度,为赓续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了立根铸魂的强大思想力量,极大增强了亿万人民的磅礴精神力量。
     
      (一)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基本载体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文化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强大的意识形态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政权的瓦解,首先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被瓦解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需要强大的意识形态来引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斗争和较量十分激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权,将党和国家的思想统摄贯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过程,形成具有强大创新力、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的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面向世界文明的力量根基。不日新者必日退。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引领时代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配套的现代文明,这就是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就是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博采众长、吐故纳新,真正挖掘出与当代中国相协调、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更加深刻丰富的历史内涵。
     
      第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的存在形式,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源泉和强大精神动力,对文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根植于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快速更新迭代,需要不断赋予理论思维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特点,推动理论创新,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延续中华文明。要继承吸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理论文化资源的养分,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特点。要扎根中国大地,着眼独特国情文化,立足中国伟大实践,进行思想理论创新,着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形成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思想基础。
     
      (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路方法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党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赓续中华文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纵深,形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力量源泉。在新征程上,我们会面临很多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需要持续推进“两个结合”,守正创新,继承弘扬中华文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以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第二,“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方法创新基础。“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方法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打开了理论创新空间,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走向康庄大道。
     
      第三,“两个结合”拓展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指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第二个结合”,深刻体现了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启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积极探索理论和制度创新,拓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空间。只有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才能更好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共识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前途命运等所表现出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中华文明是“大一统”的文明,中华民族时刻保有“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根本。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与时俱进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认同,凝聚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坚持统一战线汇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实现祖国统一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所在。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党中央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维方式
     
      第一,坚持战略思维,谋大局、观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些内容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文明交流互鉴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是党推动文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这要求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放在“两个大局”中审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走向现代化。
     
      第二,增强历史思维,掌握历史主动。“两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文化根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拓展了广阔的历史视野。我们要以历史的视角看待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未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历史的维度里找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坐标,发挥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要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全球化文明演进历程中,凸显中华文明的中国元素和特有优势,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坚持创新思维,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有突出的创新性,一方面其保有文明本色,不断强化文明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另一方面则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变通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开放进取,增强对其他文化文明的吸收吸纳,使自身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这内蕴着创新的力量。“两个结合”更是打开了创新的空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中华文明形态,要体现出新的特征、新的诉求、新的内涵。因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创新思维,在保持中华文明自我主体性和自主地位的前提下,坚持开放姿态,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激发出中华文明自身的创新性,使其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创新中推进中华文明时代化。
     
      (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目标方向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行动价值基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为解决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促进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这也是中华民族应对外在环境变化,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就是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建和睦大家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和平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坚守和睦、和谐的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今西方大国为谋求地缘政治利益而大肆挥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大棒,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因素给世界局势走向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传统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站在十字路口的当今世界,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尊重文明多样性、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思想价值基础。文明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每个民族都有扎根自身传统的文明成果。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文明繁荣的重要路径。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提出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世界各国秉持平等对话,将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宽广的世界视野。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命题,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现实意义,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两个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论断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坚定传承者和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回顾党的历史,自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坚定传承者和弘扬者,历代领导人都结合具体实践,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坚定传承者和实践者。
     
      文明是沉淀下来的文化,文化是活跃着的文明。实践充分证明,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党始终怀有高远的文明理想,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历史主动,自觉担当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和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起书写中华文明史,为中华文明注入新鲜元素,推进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让中华文明大放异彩、光芒万丈。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必将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党的领导保证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用其精髓,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成果和智慧结晶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提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将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和文化根基,开拓更为广阔的文化和精神空间,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一条文明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第三,党的领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一是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南针”。党的领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和文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厚的文明底蕴和强劲的精神动力。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政策主张等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质内涵。党的领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是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压舱石”。党的领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和命脉。党的领导有力保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制度、战略、举措等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和执行,充分发挥着组织保障的作用。
     
      三是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助推器”。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亿万中华儿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同时,党的领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二)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两个结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的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发展需要,提出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义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推进“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效的方法论,奠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和根的基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作用。
     
      第一,推进“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方法。要以中国具体实际为立足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创新。要依靠“两个结合”的有效方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特别是,“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成就,集中体现了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层次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力量,体现在具体路径上就是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论基础,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路径就是要深入推进“两个结合”。
     
      第二,推进“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根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推进“两个结合”。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理论强党等重大举措,以及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力量的社会动员模式,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基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推动中华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激发和引导下的自我更新与历史重构,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坚持“两个结合”的有效方法,铸魂培根,倾力打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和根脉。
     
      第三,在坚持“两个结合”中释放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能量。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源远流长,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持续推进“两个结合”,牢牢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和根,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进一步释放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载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之义。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进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等,形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载体内容。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革命文化,激发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必须推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中国人民“平视”世界的底气和骨气。
     
      第二,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凝心聚力,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原色”。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活力源泉,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引领人民投身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以文化人、以人促文,在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同时,促进精神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是熔铸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载体。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相统一,既植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适应,彰显其民族性的同时还要体现其时代性。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标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魂脉和根脉,在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创造发展的结果,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当今世界各文明体处于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明形态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家园中的优秀文明,为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丰富人类文明道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迫切需要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突破“卡夫丁峡谷”,步入和平发展的大平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第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为人类现代文明注入新内涵。从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新科技将成为人类文明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新技术跨越国家、地区、种族、民族等有形和无形的界限,打破空间和时间,促进新价值新观念的生成,进而形成了发展人类文明的技术基础和价值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度参与并重塑全球文明格局,用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技术理念等,推动中华文明新的发展进程,并深刻影响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具有全球性价值和世界意义。
     
      第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重绘人类文明发展新图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引领和推动重绘人类文明发展新图景。人类文明发展新图景的本质就是要坚持以世界上最大多数的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少数资本力量为中心。“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重绘人类文明发展新图景同频共振,促进全人类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迭代升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重绘人类文明发展新图景,进而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方向。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天下情怀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面临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2017年1月18日,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引了前行的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类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大放异彩。
     
      第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推动各国命运与共,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推动世界各国前途与共。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创世界繁荣发展新格局。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是推动文明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传播中华文华的独特魅力,达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推动文明与共、文明互鉴、文明共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全人类情怀,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既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
     
      综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这一中心任务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因此,我们要不断重视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