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则敬:新时代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

    时间:2023-08-07  来源:新华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系;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没有历史,就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未来。”文化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源头很远,流过历史,流到今天,还要流向未来。古代建筑、历史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赓续不绝的厚重基因。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标志,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就成为新时代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源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领推动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颁布,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
     
      2.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是全世界文明中一直没有中断的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更加需要也更有能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与魂,是我们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动力,也是当今和今后发展的根和基础。只有在延续传统文化血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灿烂辉煌的新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我们要继续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文化不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根系,是中国人民迎风搏浪时的定海神针。从历史深处走来并历经沧桑巨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丰富充沛的当代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我们应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筑牢中华民族统一性的关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文化的萌芽、发展、碰撞、融合、创新等不同阶段,已渗透在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理念意识、道德价值等各个方面,成为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和薪火相传的精神基因。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涌现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心学、理学等众多学术流派,诞生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样文学作品,产生了琴棋书画、剪纸、雕刻、陶艺、木偶戏、杂技、变脸、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文化样态所呈现的思想精华和精神基因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几千年的风霜依然挺立、枝叶繁茂,也是新时代文化自信之根、精神价值之源。
     
      就像植物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下,能够吸收大地营养,形成一套生命循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主体性、内生性、内源性”的特质与功能,使中华文明在诞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生命循环系统,有力保障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障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根系发达,既有主根系,又有须根系,但都归统于主根系,展现出突出的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系的博大与发达,使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即使历经风雨,依然挺拔矗立、充满生机。
     
      二、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是中华民族创造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形成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伟大文明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继续取得成功的精神财富。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体现的是“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一脉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创新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也形塑着当代中国的崭新模样。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新征程上,中华文明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庄则敬:东北大学(秦皇岛)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