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莉:精准发力,融合发展,创新大赛赋能城市发展新模式

                            
    0

    时间:2023-08-03  来源:新华网


  •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开幕在即,成都的火热就如这个夏天一样,持续“高温”,热点频现。令人惊艳的新建和改造的场馆,充满活力和巧思的体育运动服务综合体,各种沉浸式体验成都文化的活动,还有不断丰富的老百姓身边的设施和场地,都直接反映了随着申办筹办成都大运会,随着赛事名城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成都这座城市正处在运动促进与城市发展双螺旋上升的轨道上。那么,如何更好发挥成都大运会对城市发展的赋能效应呢,笔者有如下初步的思考。
     
      第一,围绕“人”这个中心,精准施策,形成杠杆效应。具体来说,首先全民健身要持续推进,在参与的范围和活动类型方面应该有更高目标,这不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众多体育设施和场地在赛后可以得到更充分利用的基础,还能持续扩大体育消费者的类型和数量,从而促进体育消费和产业发展。其次,要发挥成都大运会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功能,面向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青年大学生群体,策划设计组织创意活动,创新城市品牌和形象宣传的方式方法,充分体现成都特色,不仅吸引青年大学生来成都旅游打卡、参与各类活动,更吸引青年人才到成都安家落户、兴业发展。再次,要围绕球迷群体,支持鼓励球迷协会的活动,倾听球迷的需求,提升球迷的现场观赛体验,提升城市主队归属感。球迷是各类运动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中超联赛中,成都蓉城的主场赛事上座率高,球迷热情度也高,这也会为其他运动项目联赛主场主队落户成都形成参照。
     
      第二,文体旅教深度融合发展,以目标客群为出发点,研发设计综合体验型服务产品。成都已经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也形成了各种成熟的旅游产品。成都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又有许多新的内容和载体出现,如何打破文旅产品就是文旅产品、体育旅游就是体育+旅游、体教融合就是体育与教育的叠加这种初级融合?围绕目标客群来打造综合的服务产品,既需要创新思维,也需要打破本位思维,协同实施。比如,面对本地年轻人为主的家庭,面对外地来蓉旅游的散客,面对来成都观赛参赛的外地球迷或者运动参与者,研发推出不同的内容组合和套餐,形成文体旅教综合服务产品,“总有一款适合你”“总有一款有不同”,不仅有利于促进消费,提升消费者体验,更有利于创新成都旅游形象,打造成都城市新品牌。
     
      第三,新建场馆群的赛后利用要注重定位明确,各美其美,探索老难题的新方案。运营前置是成都大运会新建场馆设施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能够发挥成都大运会影响,更有效开展赛后利用的重要保障。但可以预见的是,成都大运会后,成都优质场馆场地设施的供给会大量增加,也不可避免会形成不同场馆间对优质内容的竞争,那么如何基于场馆的不同基础条件和优势,尽快形成场馆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品牌定位,还是值得思考的。内容为王,运营为要,围绕定位,引入合适的内容,无论是体育比赛还是其他演出或者会展,精细运营,提升体验,形成正反馈,强化定位认知,希望成都可以为其他城市探索出破解场馆设施赛后利用难题的新方案。
     
      第四,融合成都各类资源禀赋,发力体育和体育产业中新兴赛道和领域。成都体育产业发展一直在快速增长中探索创新之道,结合成都已有的各类资源禀赋,而不仅仅局限于体育产业本身,视线扩展到各个行业和领域,融合协同各类资源,创新体育产业新模式。例如新兴运动装备研发和设计,以及新兴运动赛事及相关赛事IP方的引入,可以成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这里的新兴运动,既包括线下新兴的时尚潮流运动,也包括刚刚起步、方兴未艾的虚拟体育行业。成都在这些方面,既具有相关设计和研发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也具备非常活跃的用户群体,发挥这些优势,逐步形成市场主体和人才集聚、产品和活动丰富供给的发展态势。
     
      成都大运会的筹办过程,是充满了挑战和变化的历程,成都这个有魅力的城市,不仅在筹办过程中全情投入、克服困难、积极应变,还将综合性大赛举办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为筹办过程中相关硬件设施的完善,更体现在城市软实力方面的全面加强,使大赛举办与城市各个产业发展、各类业态融合、各种消费体验升级正向促进,也能促进成都城市形象和品牌的愈发鲜明和突出。成都成就梦想,大赛赋能发展,成都,雄起!
     
    (王雪莉: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