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帅: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共产党迈向新征程

                            
    0

    时间:2023-08-02  来源:新华网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是一篇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对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这里围绕报告中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若干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进行阐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这个真理,就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探索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如何理解“两个行”和“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这个重要论断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句。由“一个行”到“两个行”,这样的论述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刻地总结了党的百余年艰辛探索的历史经验,更全面地揭示了“能”、“好”、“行”之间的内在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许多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也已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对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深感同情,也憧憬和设想过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而自由的理想社会。但由于他们没有正确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实现理想和改造社会。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此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而不是历代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而不是虚妄的想象、空洞的口号,指导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就是其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正因为它能够科学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变世界,才成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行”,才能使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行,还在于其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恩格斯晚年曾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做法提出严厉批评。1886年,针对美国工人运动中的教条主义行为,恩格斯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1895年3月,《前进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未经恩格斯同意,就从他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的导言中,断章取义地摘引了几处,把恩格斯针对德国当时的情况提出的反对使用暴力的策略,说成是恩格斯的一般主张。针对这一错误,恩格斯在给拉法格的信中做了澄清,他强调:“但我谈的这个策略仅仅是针对今天的德国,而且还有重要的附带条件。对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来说,这个策略就不能整个采用。就是对德国,明天它也可能就不适用了。”1895年3月11日,恩格斯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再次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正是将理论看作是指导实践的方法,并且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提出“不断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工农联盟的理论,提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要求,强调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阐明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的正确斗争策略,使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专政理论和国家学说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就酝酿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及奋斗目标。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再次明确“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严格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了百余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也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动地而不是机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三)在坚持“两个结合”中验证和推进“两个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有赖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两个结合”。
     
      首先,这要求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是具有规律性、科学性、稳定性的认识,不会因一时一地的情况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提到:“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当然,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是说,“一般原理”和“原理的实际运用”是不同的。“一般原理”是把握规律的、更稳定的,“具体运用”是制定策略的、更灵活的。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在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方面,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内容。我们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方面,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等内容。我们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方面,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等内容。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在学习掌握《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方面,2018年4月23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比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共产主义新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市场等,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开创性、突破性意义。”同时,《共产党宣言》还“深刻揭示了奴隶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我们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有利于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明确世界社会主义正确前进方向。这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
     
      其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肥沃土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才能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近年来,党中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总之,“两个结合”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续验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两个行”的根本途径,是开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奥妙所在。
     
      二、在“六个坚持”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鲜明提出了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对于正确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具有重大意义,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毫无疑问,党的理论同样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才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才能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并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坚持自信自立
     
      坚持自信自立,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立足点。中华民族探索伟大复兴的道路没有教科书,也不可能从外国得到现成答案。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三)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原则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四)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中,形成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从而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五)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系统地形成工作新布局和新方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这“七个思维”的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反对机械的、教条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六)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格局。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从“两为两谋”到“四为四谋”,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到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始终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些复杂变化,都要求我们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保持胸怀天下的气魄和格局,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六个坚持”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理论品格、精神气质和思想方法,阐明了推进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胸怀格局,构成了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秉持这“六个坚持”,从而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三方面主要内容分别从理论层面、方略层面、实践层面总结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则、主要经验和基本要求、行动纲领和实践成就,从而实现了理论观点、基本方略、实践成果的三层次理论建构,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十个明确”
     
      “十个明确”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的,从理论层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则,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座理论大厦的主体部分和“四梁八柱”。
     
      一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五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七是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八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九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是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十个明确”提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明确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着力点,明确了新时代人民至上的信念和价值取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了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大国外交方针,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二)“十四个坚持”
     
      “十四个坚持”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从方略层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要求,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概括。
     
      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五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七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九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一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三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了今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步骤、实践路径等,使党更好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三)“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的,从实践层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理念经验和成果。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在政治建设上,党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十三个方面成就”,按照党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领域层层展开,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总结了党中央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理念经验和成果。“十三个方面成就”与“十四个坚持”的内容基本对应。“十四个坚持”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三个方面成就”对应展示了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方面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成就;“十四个坚持”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十三个方面成就”对应展示了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成就;“十四个坚持”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三个方面成就”对应展示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成就,等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贯穿于“十三个方面成就”之中,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略与成果相呼应的逻辑整体。
     
      总之,“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相互贯通、相互呼应,全面涵盖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以及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全面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方略、基本方法、基本经验等核心要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十六个方面成就”
     
      “十六个方面成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概括了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的“十三个方面成就”的进一步补充和扩展。
     
      第一,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第三,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四,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第六,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七,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第九,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第十,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第十一,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第十二,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第十三,我们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十四,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我们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第十五,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第十六,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十六个方面成就”从理论创新、党的领导、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国防外交、祖国统一等方面总结了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验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之,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六个坚持”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坚持“两个结合”中继续验证和推进“两个行”,从而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孙应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