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数实融合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0

    时间:2023-06-30  来源:未知


  •   一、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支撑
     
      魏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当前,国际权威人士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实现了数字化,那表明该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了,更表明在全生产要素中,大数据已经超过了土地、资本、技术、人力和信息,成为全生产要素的核心要素。
     
      目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如何?中国的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能起到最大支撑吗?答案是“能”。我有三点理由:
     
      第一,中国的数字经济将在未来几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15.3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
     
      当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我国数字经济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2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万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会突破6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5%。
     
      第二,中国拥有全球门类最全、链条最长、上下游制造紧密衔接最先进的产业链、供应链。除此之外,我们的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也在高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的转型已经在中国从传统产业扩大到金融、物流、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交通等行业。近几年,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长已经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了。
     
      第三,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大国竞争力的核心。当前,数字经济不止局限于制造业,还涉及数字投资、数字农业、数字健康、数字城市、数字旅游,特别是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数字经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他们的跨境电商APP的下载量前五名里,有四个是中国的。可以说,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那么,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能否更加完善呢?我认为,中国的数字经济要想发展得更强、更高、更快,必须做好“四大点”,即平台大规模、资源大循环、打通大动脉、实现大共享。
     
      平台大规模。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加快物联网的发展。截至2023年6月,我们已经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284.4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6.5亿户。要想富,先修路,大规模的平台就是数字经济的路。
     
      资源大循环。我们要加大北斗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东西部算力的高效互补和联动,要让全生产要素在整个大循环中转起来、跑起来、动起来,在动态中实现最佳配置。
     
      打通大动脉。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数字经济的难点、堵点尽快想办法解决,要对芯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据储存等方面加大投入和研发,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创新要在两三年内有突破性的进展。
     
      实现大共享。我们要对国企、民企、外企同等对待,对大型、中型、小型甚至是微型企业一视同仁。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国际合作的支持力度,真正形成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大局面。
     
      我相信,未来的中国数字经济必将引领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最大支撑。
     
      二、信息技术新热点,数实融合新引擎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互联网时代是从五十多年前,美国国防部建立的ARPANET的计算机网络开始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5G的商用,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泛在化”时代。随之而来的还有工业互联网、可信互联网、价值互联网、算力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可以说,这些互联网新业务,已经向实体经济、实体行业的应用进军了。
     
      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还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现在,数字化发展逐渐从消费走向了实体产业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以5G为例,5G的高带宽、低时延,可以实现把物联网感知的数据第一时间传给人工智能,然后人工智能可以立即反馈给执行端。可以说,5G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了数据的全链条,从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到分析决策的应用,发挥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
     
      “物超人”的时代到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移动通信联接的手机数已经被联接的传感器数超过了。在过去的2G和3G时代,窄带物联网数据率只有每秒20KB和每秒250KB。在4G时代,物联网传输能力提升到了上行每秒5MB,下行每秒10MB。到了5G时代,物联网传输峰值速率已经提高到了每秒100MB。举个例子,在5G时代,一个工人如果戴着AI眼镜,当他一拿起某个产品就能马上知道这个产品合格不合格。这就是上面所提到的,5G的高传输速率可以实现把物联网感知的数据第一时间传给人工智能,然后人工智能可以立即反馈给执行端。
     
      还有,如果将5G与工业互联网相结合,还能利用5G核心网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的特点,把用户面功能下沉到企业。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数据的核心秘密不泄漏。
     
      当前,我们要加强数据流动的管理,特别是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原来IP流里的数据是什么类型,我们根本不知道,也没有标注。现在可以在IP流里给数据进行定义,并且还可以通过IPv6技术了解数据的流向。
     
      随着5G与IPv6技术的发展,5G的物联网模块,可以与5G的CPE,或者5G的无线路由器结合,并把它转成WiFi或者转成工业以太网,连接PLC,再控制生产装备。其相关程序还可以通过云控来下达。
     
      当然数据也可以收集、汇集到5G的网络,再到核心网。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核心网组成一个5G的局域网。这就是说,尽管企业用的是运营商的5G网络,但这个5G局域网完全可以由企业控制。企业可以用这个5G局域网开发业务,并且还能保障业务的安全。
     
      实际上,5G+工业互联网,就能构建一个数实融合的平台。因为,很多企业都要利用“云”技术,但未必要自己建“云”,也不需要自己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大平台,甚至不需要有企业大脑,只要通过5G+工业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
     
      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用人工智能进行数字孪生、工业设计、药物仿真、电网建模、视频生成、动漫渲染,但并不都需要自己去买或者建设大量的算力,也并不需要自己去买更多的算法软件。企业可以单纯作为算力网的业务消费者,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支持,通过算力网的控制面,连到IPv6的通信网络,进而连到下面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
     
      在实际应用中,客户可以通过中心网向IDC提出计算请求,利用IDC提供的付费或者免费的模型算法、数据和算力,将最终计算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客户。
     
      实际上,60年前就有人工智能了,但人工智能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在1997年,IBM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深蓝”战胜了人类国际象棋冠军。IBM后来还想制造一个机器人医生,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不成熟,最后失败了。2016年,人工智能AlphaGo又在围棋领域大胜人类的围棋棋手。一年之后,人工智能AlphaGoZero甚至可以做到不学围棋棋谱,只学规则就能下围棋。
     
      2022年末,ChatGPT诞生了,这是生成式AI的代表。“生成式”可以做到前面的数据不需要标注,后面也不需要人来介入。所以,ChatGPT的诞生使得AI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未来,我们还要在人工智能里加强可解释性,实现知识和数据双轮驱动,甚至加入类脑。
     
      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可以将在单一任务训练中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迁移学习,进而适应新任务。也就是说,同一模型可接收文字、影像、语音等多模态数据并融合,对特定任务只需动用模型中相关部分来解算,无须全启动。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本。
     
      现在,在ChatGPT基础上发展的GPT-4已经从语音和文字对话扩展到图像输入。未来,这项技术还可以扩展应用在视频、X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沉浸式技术的总称)的生成方面。此外,ChatGPT的发展还将为虚拟数字人增加行为感知能力,完善知行合一的认知过程。
     
      当前,中国具有全球最多的网民,以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是宽带化渗透率最好的国家之一。我们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要注意“梅特卡夫效应”。“梅特卡夫效应”来自同名的梅特卡夫定律,指的是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表现为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根据以上信息可以预估,我国的数字经济具有最大的“梅特卡夫效应”。所以,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将能以低成本获得高回报。
     
      根据麦肯锡研究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字化突破性技术应用每年将带来高达1.2万亿到3.7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价值,高度数字化转型将使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较平均水平提升2.4倍。埃森哲的研究也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累积到2030年,将促进GDP较常规预测水平提高1.3%。
     
      当前,互联网进入了IPv6的主导期,人工智能则进入了AI机器的时期,这些都预示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更强劲的创新能力。并且,通信的三大定律(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吉尔德定律)也将更进一步驱动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长渗透性和广覆盖性。
     
      三、关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维度解析
     
      庹祖海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238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
     
      现在,我们的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很热,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都在研讨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研究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标体系、发展路径等。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除了要研究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等一般属性,还要研究其独特性,即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
     
      下面,我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行业的一些研究现状,谈一谈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
     
      第一,核心维度。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根铸魂。
     
      1.人民性。我们要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2.主体性。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3.时代性。我们要以全球视野吸取人类文化发展优秀成果,在交流交融中提升原创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细做实,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治理中,体现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日常生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全过程。
     
      第二,根本维度。文化生产、消费、供给体系是衡量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1.政府主导保基本。我们要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们要提高供给质量,注重投入产出效率。
     
      2.依靠市场主渠道。我们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与经济、技术和金融的相互协调融合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监管部门要提高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保障创新活力的释放。
     
      3.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激活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主动性,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第三,政策维度。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同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把文化的数字化发展上升到很高的层面了。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还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一是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二是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三是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四是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五是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六是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七是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八是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还强调,“各地要把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部门要细化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注重效果评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数字化发展和信息服务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呈现了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新活力。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新动力。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数字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已经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要形态。比如,现在有一个很火的词叫元宇宙。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由多种技术整合产生,是虚实共生互动的技术性空间和新的社会形态,对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形成文化新业态、新形态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文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我们要以终端建设为抓手,进而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同时,我们要以平台建设为核心,带动新型文化企业和业态发展,还要抓住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国有数字化文化平台建设,规范发展和壮大市场化平台,守好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和数据安全底线。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我们应持审慎、乐观态度。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