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四林: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

                            
    0

    时间:2023-06-19  来源:新华网


  •   现代化不是一个新现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现代化的思考也一直伴随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但是,相较于一百多年前,我们对待现代化的心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性质、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大战略等多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发,形成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最主要的理论贡献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到理论,已充分展现出来。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更深入、战略上更成熟、实践上更丰富,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自觉、更加自信。
     
      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就需要弄清其内在的道理、学理和哲理。
     
      一、中国式现代化从哪里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一)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根”
     
      根深才能叶茂。中国式现代化之“根”扎在哪里?扎错了或扎得不深,就会走不对、走不稳。现代是相对于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中自然就有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那么,传统究竟是前行的负担,还是前行的资源?从西方现代化历史来看,西方现代化与启蒙紧密相关。从启蒙这个维度来看,西方现代化是反对或针对中世纪文明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西方现代化并不是反对整个西方传统,而主要是针对中世纪传统。西方现代化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张对中世纪的去魅化,倡导复兴古希腊文化,这奠定了西方现代性的基本特质。因此,西方现代化也并非意味着和西方整个传统的决裂。
     
      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辟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大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逐步退出世界舞台中央、自信心不断受到冲击的情形下,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上,有人主张“以西为师”,甚至主张全盘西化,这无疑会把中国现代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无异于把中国式现代化之“根”扎在别人家的土壤里。可是事实告诉我们,彻底告别传统,拥抱西方意义上的现代,这样无根的现代化立不起来,也是行不通的。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地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2021年3月22日,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他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理,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厚的底蕴,无论是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是和平发展,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要保护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基”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对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辟非常重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是我们党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进入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可能设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道路。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最大的国情,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通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探索,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到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特别是,将消除贫困、实现小康,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这些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之“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和底色。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辟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还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都不可能成功开辟。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确认。百年党史证明,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两个结合”中,才能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不断保持强大的生机活力,才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如果中国式现代化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那么马克思主义将对中国式现代化失去意义。实际上,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我们党坚持守正与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两个结合”中,才能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不断保持强大生机活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特色、原则和战略部署等方方面面。例如,人民立场,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辩证思维等立场观点方法无处不在。
     
      (四)国外现代化之“鉴”
     
      正确对待各国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辟的重要原因。现代化有个性、特殊性的方面,但也有共性、普遍性的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世界历史来看,各国均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都在共同追求现代化。各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一定的共性。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通之处来看,比如工业化、城镇化等都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过程。
     
      从工业化来看,对于中国而言,近代以来,如何把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众多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把工业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提出来,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经过70多年的建设,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飞越,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向世界性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从城镇化来看,在现代化发展史中,从农耕社会向城镇化方向发展也是实现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当然,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仍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就是说,工业化、城镇化等都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普遍性要求。
     
      同时我们也看到,西方现代化的弊端不断呈现出来。马克思批判西方现代化造就了异化的、单面的人,造成了社会的分裂: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一极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一极是信仰缺失、价值式微。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的“国强必霸”的逻辑,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侵略、殖民、掠夺,更使人们看清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端。一方面,我们始终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另一方面,一些仿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取得预期成功,甚至有不少陷入停滞或混乱,我们从中充分汲取了教训。
     
      (五)党领导人民之“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始走上正途。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重大成果。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他还警示,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上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上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干出来的,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提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不同的语境下提出来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讲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这一部分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提出的,凸显了“两个创造”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重大意义。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在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第四个方面“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时候,提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无疑更凸显了“两个创造”的世界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正路,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现代化是一个好东西,是世界潮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无论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如何,都不可避免或早或晚,或主动或被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现代化一直伴随着各种质疑。卢梭是以自然主义的方式来批判现代西方文明,他用一种回到过去、回到自然的状态来批判西方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一些弊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对西方文明的整体性批判,特别是反思它背后所依据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个体主义——为何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以理性标榜的西方世界为何会走向极端?这引起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本身的批判。所以,现代化进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质疑。
     
      中国的现代化该怎么走?抄作业行不行?近代以来,我们也试图去抄西方的作业,我们也在追赶现代化的大潮,但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而屡屡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探索才开始走上了正途。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成为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然而,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受到质疑。要么认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得很好,但这不是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仍然是一条西方现代化道路;要么认为我们的道路走不通,西方现代化道路是唯一一条道路、最好的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之外不可能还有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究竟怎么走?我们党在百年探索中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适合的才是正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才最有发言权。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可能照搬西方模式,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一个模板,因为在此之前就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的模板,不是所有国家都要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他们那里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初级阶段的现代化的成熟理论,因此这条路只能靠我们自己在干中去闯。
     
      在实践中,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我们并非在建国之初就有一种成熟的现代化理论,或者对现代化有比较成熟的认识,而是在干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不断深化,战略思路不断清晰。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探索和实践的不断进步,认识不断深化。
     
      今天,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不可逆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这个过程虽然仍充满挑战和风险,但是不可逆的。我们更加有信心、更加有能力实现现代化,任何势力、任何力量、任何人都不可能中断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因为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正道,这条道路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好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引领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方向
     
      根据“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实现现代化。虽然中国式现代化还在路上,但已经展现出比较优势。中国道路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成为一条好路,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能不能实现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
     
      西方现代化国家能够解决富裕问题,但它很难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也是全面富裕问题。我们国家非常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同步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大探索,也是重大理论和实践贡献。
     
      西方现代化进程造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异化,单面人的出现使人无法真正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就是要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西方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和自然之间冲突的问题。基于个体主义的立场,一些西方国家也无法破解人和人之间的冲突。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体主义的立场,使得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更加协调,更加和谐。
     
      西方现代化过程大多伴随着扩张主义、霸权主义,伴随着殖民侵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是一个和平的进程,它展现出一条非侵略性的、非攻击性的、和平主义的现代化的新道路。
     
      这些都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归根到底是在汲取人类的一些有益成果,包括在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引领着人类现代化的新方向。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可选之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以何种方式影响世界?西方现代化道路是先发现代道路,西方国家往往以一种强推的方式影响着世界。他们提倡西方民主扩展论、现代化扩展论,这至少可以追溯到康德的“永久和平论”那里去。康德希望这个世界实现和平发展,实现永久的和平,由此必须做到的一个前提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变成和西方一样的民主国家。所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问题上,始终谋求掌握着话语权,充满着傲慢和自信,不断地向世界强制推行自己的模式。
     
      作为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和对待世界?近年来,随着不断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以何种方式去影响世界?是一种像西方一样的方式,还是一种新的方式?这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我们学习借鉴了西方现代化经验,但是我们始终坚守不会照搬西方的模式,并且要反对强加我们模式。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一个重大意义是破解了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提供了选择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道通罗马。”
     
      当今世界,两种现代化的道路并存,两种现代制度并存,两种现代文明并存,这更加凸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但在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将持何种态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其他的现代化道路不是对立、排斥的关系,而是共存的关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里用词是“全新选择”,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包容性,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什么方式影响世界的一个答案。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具体运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原则。
     
      (一)五项重大原则是对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概括,提出了“十个坚持”,其中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中国道路”“坚持敢于斗争”。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继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又立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性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
     
      (二)五项重大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旗帜引领。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会行稳致远。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根本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福亿万人民群众的宏伟事业,也是需要亿万人民群众为之付出辛劳和智慧的光荣事业。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们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让中国式现代化充满活力。
     
      第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精神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三)五项重大原则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党每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时间节点、历史关键时刻,都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些重大原则,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事业。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廓清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排除了各种干扰,确保了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新时代新征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挑战,我们都会不辱使命、一往无前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当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沟沟坎坎,还有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就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就不会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艾四林: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文章来源:新华网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