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0

    时间:2023-06-09  来源:新华网


  •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分享:第一,准确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法治建设成就;第二,专章论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第三,一系列重大创新的法治表述;第四,相关领域的法治建设方略。
     
      一、准确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法治建设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序言与大会主题、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分论包括经济发展、科教兴国、全面依法治国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极不寻常”,指的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就是客观环境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指的是我们在客观的形势环境之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伟大成就,成果斐然。面对世纪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依法抗疫、科学抗疫,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新时代十年,我国在法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要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也是我们高度重视法治,强调法治建设的深层次战略原因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全面贯彻,人权得到更好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新时代十年的法治理论成就
     
      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对法治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宽广,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实践性、真理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在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基础上,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建设领域的理论体系、思想体系的概括,理论严谨,体系宏大,实践指导性强,集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理论指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法治领域的各方面工作落实落细。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第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第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第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第十一,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其中,第一至第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原理和要义;第四至第十一是比较具体的、专门的法治领域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十一个坚持”为我国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新时代十年的法治实践成就
     
      第一,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零一零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此后,“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是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的一个基本目标。实际上,通过研究世界上法治国家的法治建设可以发现,法律体系的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2011年发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明确指出:“到2010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可以看到,我们实现了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性转变;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均取得历史性进展。法律规范体系更加完备,法治实施体系更加高效,法治监督体系日趋严密,法治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党内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6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
     
      第三,法治工作质效取得历史性突破,立、执、司、守、监各个环节均有重大进展。立法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法治社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显著加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稳步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第四,法治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人权和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要继续提升人、财、物等方面相关设施的支撑作用,夯实法治保障能力建设。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智慧审判、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纪检,科技信息化手段使得案件侦破率得到提升。现在,一些城市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能让案件侦破率无限逼近百分之百。
     
      第五,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布局得到切实擘画和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这三个文件也被称为“一规划两纲要”。
     
      二、专章论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经验,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下面我进行简单的梳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九章专章论述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共有21条修改,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也有重要论述。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七部分专门论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三、一系列重大创新的法治表述
     
      (一)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德主刑辅”的国家治理模式。汉武帝曾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按照自高而低、由内而外的顺序依次提出十个道德标准: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谊友信。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在国家治理中,更强调以德为主,辅助以严刑峻法,即“德主刑辅”。而西方古代总体上采用的是“教主法辅”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当代社会,法律越来越代替道德、宗教,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这既与法律能够吸收道德、社会习惯中的有益治理因素有关,也与法律更适合陌生人社会秩序的调整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指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原则就是道德准则之一,由此可见,法律也吸收了德治的一些有益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非常重要。
     
      (二)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要在治国理政各个领域,实现法律规范全覆盖、依法治理全链条、良法善治全方位,使法治成为国家工作的崇高理念、坚定信仰、常规思维和基本方式,成为引领、规范和保障国家各方面工作的“轨道”,通过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推进和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三)新时代立法工作的创新表述
     
      第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在重点领域方面,包括传统重点领域和新兴重点领域。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在新兴领域方面,伴随着一些高新科技,比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领域的发展,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归纳,形成比较稳定的对策。在涉外领域方面,要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推进涉外专门立法,完善涉外条款规定,补齐涉外法律制度短板,加快涉外法律规范体系建设。
     
      第二,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新时代十年来,立改废释纂得到发展,其中,立,就是创立;改,就是修改;废,就是废止。对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不能只制定不废止,不能叠床架屋,否则老百姓就会无所措手足。
     
      (四)决策制度体系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创新表述
     
      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我们不能回避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不同的地方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五)新时代司法工作的创新表述
     
      司法工作是国家法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行办案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深化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
     
      (六)法治社会建设的创新表述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重点建设。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些举措夯实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根基。
     
      四、相关领域的法治建设方略
     
      (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重要论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的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
     
      (二)建设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法治体系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法治是重要的保障和基石。
     
      (三)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
     
      当今时代,确保国家安全无疑越来越重要。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体系涉及十几种领域安全。我国已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四)持续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要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贯彻落实到军队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引领和保障。
     
      今天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和大家进行内容分享,希望能够满足大家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理论需求。
     
    (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