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宇: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安排与重大部署

                            
    0

    时间:2023-05-31  来源:新华网


  •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今天,我们就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安排与重大部署进行讲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具体来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使命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实现路径。
     
      今天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要求
     
      (一)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
     
      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两点来看:一是我国有十四亿多人口,如果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对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重大贡献;二是任务艰巨,“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两点来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类在现代化历史上非常伟大的目标追求;二是我们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精准扶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两点来看:一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来看,应该关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二是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其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封闭的状况下走向现代化的。因此,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第三,实现高质量发展。第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第五,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第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五个方面是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的。
     
      第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九,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个方面主要体现了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国为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有清醒的判断,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三)从四个方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历史属性: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走向现代化是每个国家的共同追求。人类走向现代化大致有两种划分方式。其一,从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使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次技术革命先后把人类带入四个时代,即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其二,从人的本质出发。一是前提,也就是对人的尊重与解放,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内容,也就是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工业化、城市化都会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三是动能,也就是工业和科技的革命。我们知道,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四是保障,也就是政治领域制度变革。我们指出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并且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从历史规律的角度看。其一,西方模式具有先导性,西方国家率先出现并实现了现代化。其二,西方模式具有主导性,当然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其三,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一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二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背景和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不同,同时发达国家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从这两个方面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制约。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东方古老大国与民族的梦想。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二是千辛万苦的探索。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三是深刻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中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四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也讲清了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同时也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制度属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同时,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继续坚持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第三,价值立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可以从物质、制度、治理等维度来评价现代化水平,但这些都是表象,最深层次的评价维度是人的现代化。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更加强调个体与整体、物质与精神的动态平衡。一是既关注个体,也关注整体。比如,我们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些都是强调要关注个体。同时,在关注个体上,还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关注整体的层面上,要协调好城乡、区域等的发展。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没有个体的发展就谈不上整体的发展,只关注个体的发展不关注整体的发展也不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关注社会的制度。要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体思想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行为方式的现代化、社会关系的现代化。社会全面进步,也就是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进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第四,展现现代化新图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是全方位,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各方面建设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立体性,包括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个体全面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三是协调性,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文明子系统的协调。四是从路径看,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并联发展,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积极促进地区和城乡均衡发展等。五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是和平式的发展,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六是既发展自身、造福人民,又促进共同发展、参与全球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把握好这些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包括九个方面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八个方面。这一变化,第一,反映了我们党在理论、实践、认识上是不断丰富的;第二,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其一,强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其二,更加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三,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强调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四,强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增加了“幸福”一词,增加“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表述。其五,强调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二)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了主要目标任务。我们从以下几个重点来看。第一,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强调了创新发展与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性。第二,指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这是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性。第三,指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这是强调了扩大内需的基础性。第四,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这是强调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我们要保持历史耐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历史自信。
     
      第一,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条重大原则,是对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的六个重大关系。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的六个重大关系,就是要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要更加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作出部署。这是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全面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标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了很多重要内容:第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国的产业比较全,但是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如高端产业还不足,一些领域中还存在“卡脖子”问题,要注重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第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较为明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从以下几个重点来看,第一,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第二,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三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四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其次,要把握好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强调“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北京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五性”,即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七有”、“五性”都紧紧围绕着“民生”二字。要更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和人才的内容在许多部分都有所涉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用第五部分专章阐述,着重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回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每次变革都以技术革命为支撑,我们一定要重视创新的重要作用。从人才的角度看,我国高学历人才已超2亿,我们要思考怎样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同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要继续鼓励创新和创业,提供好的平台和机制,实现人才流动,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部分提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我强调两点,一是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二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部分我强调两点,一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二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部分我强调几点,一是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二是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部分我强调几点,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二是在能源结构方面,要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三是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部分我强调几点,一是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二是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尤其在基层治理中,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关口前移。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九)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这部分强调要“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
     
      (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
     
      (十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二)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二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最后,我用五句话进行总结:一是从伟大成就中坚定历史自信,二是从理论创新中彰显历史自觉,三是从清晰判断中保持历史定力,四是从艰巨任务中保持历史耐心,五是从勇担使命中增强历史主动。我们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董晓宇: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