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0

    时间:2023-05-23  来源:新华网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21年就明确阐明了这些现代化的要求:“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正是在与西方现代化的持续比较中总结得出的。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气派、世界情怀的原创性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一是将彻底改写人类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重新塑造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二是将彻底打破西方现代化的政治逻辑和话语迷雾,宣告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三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味着:一是决不能走西方那种“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两极分化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其实现过程有制度保障,这个保障首先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人民民主制度能够实现分配领域的人民至上,只有在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内看,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法促进共同富裕有很多要求,比如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各种市场壁垒,使各类资本机会平等、公平进入、有序竞争。”所以,产权制度不仅保护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而且要保护人民积累财富的积极性,还要促进人们在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聚焦人民群众急盼,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和‘邪教式’追星、‘饭圈’乱象、‘阴阳合同’等娱乐圈突出问题,要从完善法律入手进行规制,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决不能放任不管”。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意味着:一是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那种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即“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这种现代化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所以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始终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求十分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例如,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我们绝不走西方国家走过暴力殖民掠夺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我们决不走殖民扩张道路来为自己的现代化铺路架桥,为自己的现代化提供野蛮的原始积累,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主要方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现实历史的编年史中,征服、奴役、劫掠,总之,暴力统治占优势。但是在恬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按照这些教科书的说法,除了当前这一年以外,劳动和权利从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法绝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