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新时代大国关系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0

    时间:2023-04-21  来源:新华网


  •   一、中国崛起与新时代大国关系
     
      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但是,在我们的强国之路上,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了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西方国家的国际关系逻辑强调的是“帝国理念”。1901年,拉采尔在《国家空间增长的规律》一文中,将一个民族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认为一个寻求领土(生存空间)扩张的国家就好像是一个正在生长的生物有机体寻找生长空间一样。也就是说这个“生物有机体”不断生长和扩张,进而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霸权国家要维持霸权,就一定会打压崛起中的国家,这是西方“帝国理念”所决定的。而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的是“天下观”,更多的是强调共存、交流、交往。“天下观”是王道逻辑。王道追求的是天下为公。儒家文化强调施仁政,有道义。
     
      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我们主张大国关系应该像田径赛。我们追求超越对手,但并不以打趴下对手为目的。我们愿意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时强调,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修昔底德陷阱,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此说法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的结论。他认为,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自古就认为,国家间的关系是相互承认、相互接纳的关系,天下是共生的天下。
     
      1953年,在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同志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我们要积极应对,不以角斗赛的方式来解决和美国的关系,要以田径赛的方式来进行协调与合作。当然,我们还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尽一切方式来维护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于世界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美国需要改变以前居高临下的沟通方式。中美之间应该以平视的方式来处理两国关系。另外,我们还向美方提出了三条底线:一是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二是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三是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也就是说,中美要在这个基础上,相互尊重地处理两国关系。
     
      中美两国虽然多有不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美国既是个海洋国家,又是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大陆国家。另外,美国在二战后经历了制造业空心化的过程。现在,美国要重新让自己的实体产业复苏,重启了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还是有很大合作空间的。还有,全球的和平稳定,也需要中美间互相合作。从以上角度来看,在新大陆时代,中美需要相互包容合作,需要陆海协同、互学互鉴。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塑造世界文明新格局
     
      在新大陆时代,也就是数智时代,人类应该积极建构世界文明新格局;东西方大国也应该努力推动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比如,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有着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但更多的是在于中俄自身发展中的相互需求。这对于欧亚大陆的协调与稳定都有内生的利益需求和取向。
     
      我们还非常重视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协调。近年来,随着中印各自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两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同步增强,中印关系实际上已超出双边范畴,拥有越来越明显的全球意义和世界内涵。作为相邻大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印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要在世界百年变局的背景下看待两国关系,从中印各自民族复兴的视角把握双边合作,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伙伴。此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中印都有共同责任。
     
      在欧洲,我们还非常重视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关系。同时,中国也非常支持欧洲大陆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在中欧关系的协调上,我们有亚欧首脑会议及其运行机制,还有中国和欧盟的定期沟通机制。
     
      此外,我们还非常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比如,金砖国家概念最早于2001年提出,借以引导投资。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举行首次会晤,探索合作机遇,开启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砖国家在俄罗斯举行首次领导人会晤,这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开始的标志,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经过多年发展,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持续拓展,国际影响日益增强,打造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样板。未来,金砖国家应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共同安全,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我们欢迎其他发展中国家,将来也能够成为金砖成员国。未来“金砖+”合作模式就会变成发展中国家协调的平台。这对于改变全球的权力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创始成员。二十国集团峰会(G20)作为协调全球经济事务的首要平台,是全球性大国共同治理世界经济的新机制。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性大国共同治理协调的平台。面对当前挑战,二十国集团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另外,二十国集团还推动了全球权力的平衡分布,为倡导和推动多极化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大国都在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为了形成区域合作的网络化建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要创造一个互利共赢、相互协作的世界。
     
      当前,全球已经拥有多个区域合作机制。比如,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亚欧首脑会议、亚非峰会等。可见,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建构。
     
      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发展大趋势中,国际社会应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地缘文明框架中,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各个大陆区域间相互联动与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地缘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互联互通的实践,通过陆海联动和陆海协同的作用,将在地缘文明基础上建构一种立体而平衡的全球人类社会新结构。
     
      本期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苏浩: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