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

                            
    0

    时间:2023-03-21  来源:新华网


  •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背景
     
      (一)粮食生产再夺丰收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
     
      (二)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强化落实,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有效发挥作用,识别认定时间缩短到15天以内,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2022年,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7.9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132.9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58.7万人。2022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11元,增长7.5%,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个百分点。
     
      (三)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2022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的大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个百分点。
     
      (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
     
      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2022年,从中央层面上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5月23日,两办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1月28日,两办又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三个主题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名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主题: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一)守底线
     
      1.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省也是一样的,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并且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2.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同时,文件提出饮水安全也要保障,这是在“三保障”的基础上加上饮水安全。饮水安全不是小事,贫困地区大多处在一些山区,比较缺水,所以饮水安全的保障也是脱贫的基础性要求之一。
     
      那么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最关键的还是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个内生发展动力就是产业发展能力。所以,文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同时,稳定完善帮扶政策。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调整完善结对关系。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二)促振兴
     
      1.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目前,我国的加工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文件提出要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地初加工很重要,因为产地初加工的水平提高以后,就可以在运输或储藏过程中减少损失。我国产地初加工水平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
     
      3.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文件强调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电商直采可以使很多电商直接到农村去采购,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直接对接,不用经过中间环节,那么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便相对降低了,这就是电商直采的好处。还有定制生产,城市的消费者直接到农村去定制,比如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预制菜是个重要产业,将来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主要是可以满足城市的白领阶层、年轻人这类消费者的需求。
     
      (三)强保障
     
      1.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的是“人从哪里来”的问题。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这些领域的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可以有效地解决乡村人才不足的问题。文件还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这说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农民的培训,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将会加强。
     
      2.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进行了重点部署。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三个专题
     
      (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为什么要开展吨粮田创建?因为粮食单产需要提高。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这样可以使粮食单产提升上来。
     
      2.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在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牢牢端稳“油瓶子”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豆长期产不足需,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已经成为常态。所以一号文件要求,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3.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现代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实现高效优质生产。所以,通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的供给能力、产出水平。
     
      4.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树立大食物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5.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粮食应急储运、加工、配送、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粮油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健全。过去的2022年,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困难挑战,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完成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完成改革以后发展的集体经济就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党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先后组织开展5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在全国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于2021年底基本完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过去的集体经济虽说是集体的,但和农民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多人也称它为“干部经济”。直到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农民才成了“股民”,对村集体经济的运作拥有决策权并享受分红。这对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农业经营增效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1.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盘活集体资产,且不能过度依赖外部力量。我们要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培育本地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懂市场、懂经营的乡村能人等,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2.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
     
      据估算,我国整个农业领域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每年大约为4万-5万亿元,而目前能够得到的服务大约为2万亿元,还有很大的缺口。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根据国家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农户2.30亿户,其中农业经营户2.07亿户,按照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5.75亿亩计算,农业经营户户均7.6亩耕地。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这属于超小型规模。在这样的资源禀赋条件下建设农业强国,决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