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元:全面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0

    时间:2023-03-20  来源:新华网


  •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和国家的伟大梦想,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第一次把民族复兴与现代化融合为一个整体概念,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了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与实践路径的一体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战略判断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淀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工业革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将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带入到工业文明,但同时,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还进行了殖民掠夺,唤醒了在西方资本统治下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求解放、求复兴的强烈意识。但是,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都把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定位在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上。1840年后,中华民族复兴的强烈意识也被唤醒,但在之后80多年的探索中证明,走西方的道路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另求他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同志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准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他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基于此,我们党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基本问题,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艰苦斗争,我们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有个判断: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判断就是要肃清国民党残余、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等。在这一指导方针下,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用三年时间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扭转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局面,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任务,我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逐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的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与现代化紧密结合,所以,我们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它的规模超过了现有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个特色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意味着,我们的现代化绝不是西方那种“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避免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运行逻辑,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三个特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我们要求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好,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四个特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里包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制度体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五个特色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还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本质要求。在这些本质要求中,我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为什么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里最根本的一条?第一,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追求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
     
      第二,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1956年,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又比较系统的思路。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以马尔科姆·麦克唐纳为团长的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同年3月23日,邓小平同志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括为“中国式的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基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又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并且首次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要贯彻一个总的思想,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明确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第三,我们党一以贯之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一些西方国家总是试图把中国的现代化纳入到西方现代化的轨道里。为了防止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始终要牢牢把握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确的方向,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讲,“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四、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世界各国各民族因处在不同历史文化和不同社会环境下,对现代化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追求现代化的目标也有各自的特色和标准,现代化的特征和内容又是不同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进行了理论实践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既提高了现代化的标准也延伸了价值目标;既丰富发展新的理论又开拓了现代化新的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性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体现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人民是推进现代化的不竭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的现代化就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解决了现代化的经济体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处理好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我们尽可能通过政府的作用,保障了资源与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避免了社会贫富差距过分扩大,利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等有效方式,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推进了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与国家的独立自主是不可兼容的。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但是这个世界级难题,在中国得到了破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路,始终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各种困难的考验,比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欠缺等。但是,我们敢于打破封锁,积极主动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参与全球化的分工与合作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走出了一条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式。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
     
      事实表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现代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了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需要有合理的结构支撑,人类的现代化结构要素之间要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就是遵循这一原则推进现代化建设的。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化国家硬指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的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是能够持续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出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新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摒弃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主张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国内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840年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出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二,国际层面。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出了一条新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推进到现在,证明了在西方模式之外还有别的现代化路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国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而成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既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又有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底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共谋发展的新图景,有效发挥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凝聚共识、团结力量的作用。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给予了全面、充分、理性的定位。
     
      本期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贺新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