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0

    时间:2023-01-03  来源:新华网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作了题目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句话中有四个关键词:旗帜、思想、精神、奋斗。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背景意义与结构
     
      我从两方面讲一下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背景:第一,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那么,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始阶段,党和国家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
     
      第二,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还要承担世界性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在当前这个重要时刻,我们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我从两个层面讲一下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意义:第一,国内层面。我们现在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针对中国的发展,我认为我们要进行战略性的擘画,团结奋斗,勇力前行,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引领,凝聚精神形成中国力量。
     
      第二,国际层面。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离开其他国家独立发展。所以,我们通过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结构。党的二十大报告分为十五个部分。我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前三部分是宏观的,从第四到第十五部分讲了具体的发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讲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第二部分讲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三部分讲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如果我们细致地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十五个部分,可以发现,这十五个部分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另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作了进一步概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又一次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丰富思想内涵。
     
      接下来,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些有新意或者反复出现的的字词。
     
      “发展”这个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230多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然,我们所提的发展不是一般性的发展,而是高质量发展。
     
      “新”这个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220多次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谈到新发展理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能源、科技等问题时都伴随着“新”这个字。比如,在“新发展理念”中,第一个词就是创新。现在,我们的发力方向就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领域深入发展。
     
      “人民”这个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170多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们的根基和命脉。
     
      “坚持”在这个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170多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像“问题导向”“人民至上”“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守正创新”“自信自立”等词汇前都加了“坚持”。也就是说,在新时代的十年发展过程中,一些已经成为经验性的理念,我们必须要坚持。
     
      “建设”这个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160多次。比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提到要“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海洋强国”等。
     
      另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出现了110次;“全面”出现了108次;“现代化”出现了85次。
     
      以上这些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字词。通过对这些词的分析,我们大致能了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哪些地方和领域是重点发力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上面一段话里提到了三个“全面”,即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全面学习”就是要读原著,原原本本系统地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所有内容,不偏不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很多新的判断,既有关于理论的,也有关于现实的;既有关于中国的,也有关系国际的;既有近前的,也有长远的。所以,我们对这些内容间的关系要通过系统研究才能“全面把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每一个理念、思想、观点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贯彻落实,也就是“全面落实”。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点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点内容,我通过数字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数字“1”。这里包括两个词:一是中心任务;二是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客观分析一下上述所说的领域,我们现在是“大国”,由“大国”到“强国”需要一个过程。当然,我们在这些领域现在就要发力、就要着手做。
     
      过去十年,我们取得很多巨大成就。比如,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
     
      可以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十年的时间,在经济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非常不容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给我们带来了自信和力量。
     
      十年来,我国创新实力更加雄厚,科技强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一位,开启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再看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认为,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之间是有关联的,相同之处都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们之间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是,中心任务强调我们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展开。首要任务强调,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高质量发展。
     
      数字“2”。这里也包括两方面:一是“两步走”战略安排;二是两个“行”。
     
      “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一篇文章叫《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可以说,在这句话提出的时候,第二个“行”还没有出现,但已经为第二个“行”打下了基础。另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有一句话:“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我们现在经常说“定盘星”,这里的正确思想指引,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引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了四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四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为了弥补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又潜心研究了许多自然科学。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被压迫无产者的思想武器。
     
      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理论,它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第一个“行”与第二个“行”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也就是说,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如何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我们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的现实,才能取得成功。当前,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这就给我们带了极大自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就是建立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上的。
     
      数字“3”。“三个务必”和“三件大事”。“三个务必”是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基础上做得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三个务必”的第二条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相比,把“不骄”“不躁”去掉了;另外,“三个务必”的内容增加了“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件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数字“5”。“五个重大原则”和“五个必由之路”。“五个重大原则”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五个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五个必由之路”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标识是团结奋斗。此外,我们要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来实现目标。并且我们不能歇歇脚、喘口气,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我们知道,无论是“五个重大原则”“五个必由之路”,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党的十八大以前,我们有成绩、有苦难、有奋斗、有牺牲。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化解危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可以说,“两个确立”对我们开辟未来,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强力指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五个重大判断
     
      第一个重大判断: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个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个重大判断: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里的三个“第一”要协同发力,并且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个重大判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第五个重大判断: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我们要通过自我革命破解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新时代,我们的党员要在新征程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王洪波: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