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0

    时间:2017-04-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林兆木,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可特邀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演讲会议等活动
    林兆木

    • 专家介绍:林兆木,1936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兼任《光明日报》经济学专刊编辑。1971至1988年历任《红旗》杂志编辑,评论组组长,总编室副主任,经济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编审。1988年7月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组长;1990年任研究中心副主任。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5至1999年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特邀研究员。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决策、新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其中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是:《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按照这个要求,提出了经济领域众多新的重大改革举措。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发展,将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一、我国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3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始终是围绕着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改革开放要在实践上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就必须在思想上突破否定和排斥市场的传统观念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我们对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使我们对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提出市场作用的定位之后,我们党一直在继续探索适应改革和发展客观实际变化要求的准确定位。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删去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定语。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在市场基础性作用前面所加的关键词都集中在强调改革取向是增强市场作用。这些重要论断为此次《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
       
        从实践背景看,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迫切要求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而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都与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和干预不当、市场功能发挥不够有密切关系。《决定》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广泛考虑各方面意见,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却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种表述是一致和衔接的,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发展。“决定性作用”的表述,在理论上更为明确、到位,对于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是我国改革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这个新表述有利于进一步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开创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
       
        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我们所说的市场,是指以商品等价交换为准则的经济活动方式,即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体制,也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最优途径。
       
        所有经济活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势在于可以引导资源配置符合价值规律以最小投入(费用)取得最大产出(效益)的要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遵循这一规律并不断深化。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够成功结合。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注入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社会主义为市场经济开辟崭新境界和广阔前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能动的、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就在于:不仅能够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而且留有很大空间,可以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这种结合。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这种结合新的重大发展。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看,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已基本上通过市场进行。但是,在各个经济领域,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资源配置违背价值规律要求导致资源低效配置乃至严重浪费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经济体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以及干扰、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决定》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平等的市场准入和产权保护、公平的竞争条件和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焕发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现在束缚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的体制障碍,主要是对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仍然存在;竞争性经济领域的投资审批,既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也造成对民营资本的“挤出”效应;一些领域存在明显或变相的行政性垄断,妨碍公平竞争,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存在准入壁垒,导致大量民间资本不得不拥挤在竞争性经济领域,加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科技体制中政府与市场定位不清,妨碍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政府一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过度干预;另一方面在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方面作为不够。解决体制机制中这些妨碍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创业、创新积极性问题,关键是要在经济领域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资源配置。    
       
        第二,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缓,当前不少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究其原因,同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和干预不当、妨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有很大关系。例如,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商品价格形成的行政性管制特征明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多种要素价格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变化。与此同时,财税体制不够合理,党政干部政绩考核过于看重GDP增长率,助长地方追求速度型经济增长和投资冲动,加剧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政府以不当方式直接干预资源配置,也扭曲要素价格、干扰市场机制作用。根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深化相关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第三,有利于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现在政府治理与市场功能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一方面将过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审批项目、招商引资等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事务上,导致政府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缺位;另一方面政府对社会事务包揽过多,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导致政府成为这些方面矛盾的焦点。因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解决的,放给市场和企业;凡是社会中介组织能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这不仅有利于政府真正转变职能,把重点转到加强市场监管、增强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而且有利于铲除滋生公职人员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根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是抑制和消除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
       
        第四,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开放不仅使我国得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有力推动国内发展,而且为国内改革提供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规则借鉴,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动力和活力源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各个领域包括贸易投资规则的竞争更趋激烈。主要发达国家正在推动新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谈判,具有领域广、标准高、影响大等特点。正在开展的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焦点问题是要求我国改变现行的外商投资逐案审批制和产业指导目录方式。这些既涉及市场准入,又涉及体制改革,要求我们加快改革投资管理模式和制度创新,建立统一、公平、透明的投资准入体制,使微观主体获得更大的自主投资权限,使政府部门从项目审批向反垄断和安全审查等宏观管理职能转变。从对外开放范围看,我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领域开放。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这有利于引入竞争,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适应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形势的要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
       
        三、全面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和重要作用。《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的对象是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成熟市场经济,与之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我国从未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始点,是政府高度干预的计划经济;当前改革开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仍然是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解决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干预不当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因此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这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更不是认为政府对市场可以撒手不管。《决定》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说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经济市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政府“有形的手”有效配合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党的正确和强有力领导,政府的有效宏观调控和积极有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和全球罕见的巨大成就,这同我们党和政府在推动改革开放和发展、维护发展环境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这个进程中,我国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正确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手段,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防范财政、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防止经济周期性大幅波动。同时,市场主体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政府必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和劳动者、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等权益。政府还必须采取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的经济性规制,保障竞争公平和消费者利益。尤其重要的是,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公共产品供给和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政府必须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和规范由市场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对收入再分配进行合理调节,防止差距过大,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