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灾害经济学的奠基人 ——于光远

                            
    0

    时间:2013-11-18  来源:未知


  •      于老离开了我们,但他为灾害经济学所作的贡献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对于灾害经济学的创建,于老非常风趣的写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和发展一门新的经济科学----灾害经济学,这样的一个主张在我国是我首先提出来的。我的这个看法是80年代初形成的。先是讲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灾害的重要性,后来明确提出应该建立灾害经济学这个学科。我在发表这个主张之前并没有去认真查阅文献、进行考证,弄清楚对有关的问题前人讲过什么、写过什么。我是从本人接触到的中国经济社会的事实中受到的启发,反复思考,独立地形成这套自己的看法。因此,如果发现有其他人先我而提出类似的主张,我一定会痛痛快快地承认自己孤陋寡闻,我随时都有把发明权让给应该得到这种荣誉的人的精神准备。至于外国人是否先我而提出建立灾害经济学,我就更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只是知道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译作罢了。总之,关于灾害经济学,我发表的那些议论,完全是我独立地进行思考、独立地去进行分析综合作出的判断。我对灾害经济学的认识处在一个比较肤浅的阶段。“

    我对灾害经济学的研究,百分之百的是于老的授意,那是在1986年,于老委托李成勋亲自找我谈话,授意我研究灾害经济学这门经济学的新学科。后来我与我的学生李周一起经过近一年的切磋琢磨,于1987年4月写了一篇《灾害经济学探索》,发表在《学术研究》(广东)1987年第2期上,论文论述了灾害经济学的产生与形成,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灾害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灾害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灾害经济学的指标体系,灾害经济学的决策体系等,为灾害经济学在我们的开创作了一些初具规模的研究与探索。

    灾害经济学是一门正在我国创建中的经济学新学科,迄今还是人们比较陌生的,它与信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一样,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所以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存在价值无疑是可以与其它经常科学等量齐观的。

        于光远同志对各门新学科的建立始终站在第一线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攻克,出主意、想办法 , 有着许多极其宝贵的思想。灾害经济学仅是他倡导和新建的新学科中的一个。然而他对它的研究确是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打个比喻,好比盖大厦,他为之奠了基,又为之设计了支柱和框架。

       (一)“把灾害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建立灾害经济学,是于光远同志首先提出来的,这就这灾害经济学这座大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灾害经济学是于光远同志倡导建立的,他从我国的灾害灾情出发,写过有关灾害研究若干篇文章,并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发表过讲话。“把灾害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明确提出“建立灾害经济学”,那是在1985年9月25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的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灾害经济学座谈会上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灾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和灾害善后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学问。

        我们从于光远同志所写的文章和几次讲话精神中,理解到把灾害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它具有如下三点特点:

        第一,它是一门守业经济学。灾害经济学不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而研究已有资源和已创造价值的保护。这是灾害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灾害经济学即不强调必须保证某些劳动成果(资源)免遭损失而不惜付出的代价,也不强调尽可地减少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而是注重为守业投入的追加劳动,必须不大于由此减少的劳动损失。这里运用的是边际分析方法,研究灾害经济问题所关心的是为守业投入多少劳动是最为合理这一问题。

        第二,它注意研究如何减缓环境、生态逆向演替进程中的一系列经济问题。灾害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灾害经济学注重研究如何减缓环境、生态逆向常规进程中的一系列经济关系,着重研究如何制止国土资源恶化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第三,它研究的任务是灾害预测、灾害控制和灾害善后的经济问题。

     (二)灾害的分类----灾害经济学这座大厦建立的支柱,也是于光远同志提出来的。

       于光远同志提出:“灾害有两种:自然的、人为的。自然的有两种,即物理的、生物的;人为的有两种:战争和对自然认识不够而形成的。”这无疑为科学研究灾害经济学提出了“纲”。

    (三)利用灾害,变害为利----灾害经济学这座大厦建立的框架,也是于光远同志提出来的。

        于光远同志提出:“自然灾害,除地震灾害,其他灾害可以一分为二。”“要利用灾害,不要只是防止灾害;不是水土保持,而是水土利用。”还指出:“灾害当然是一件坏事,但是灾害的后果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可供我们利用的东西。“他的这些论述,又为科学研究灾害经济学提出了“目”。

        利用灾害,变害为利,它是建立在灾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避免的原理,以及害利互变的原理的基础上的,是科学的。人们在灾害不可完全避免的客观事实面前,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灾害预测、防治、控制和善后过程中的规律性现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灾与得是互变的,从灾害中诱导到利益的可能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下是鉴于这种认识,我们把于光远同志的利用灾害,而不仅是防止灾害的思想,作为建立灾害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是不行的、正确的。

    (四)重视灾害经济学的研究,是于光远同志对学术办界的动员,也是他对社会主义事业耿耿忠心。

        于光远同志对建立灾害经济学,也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最早他针对我国的水灾情况,提出“要重视水害研究”,这可见之于他1983年在湖南韶山召开的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年会上的局面发言稿。他还针对建国以来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大大加强了防洪力量,但又存在着三十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水灾,群众对水灾的警惕性没有那么高,有的地方群众对于一旦遇到急事如何紧急行动,平时缺少训练,以及由于近一、二十年中强调“以粮为纲”,不顾环境破坏,大量围湖造田,使得湖区面积大大缩小,减弱了抗洪能力等使人担心的事,提出“我们应该对灾害进行科学的研究,研究客观的情况、客观的规律,研究主观上应该采取的有效办法。”1984年1月,他在《未来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提出:“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未来预测”,他中肯地指出:“……应该清醒地想到,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有时候可能发生一些不是我们所预期的、不符合我们愿望的、不利于我们的事情,要求我们正视这种危险性,事先有精神准备,并且高潮防止或减少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这就为灾害经济学的建立又向前进了一步。在1985年9月,针对辽河四次洪峰造成的灾害,他写了《灾害性的未来研究与灾害的现实》和《海城市的救灾与改革》二文,再次强调要重视对灾害性的未来研究,并且引用了“亡羊补牢”的典故,启发人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要眼光放远些,用这种眼光来尽可能预防或减少可能发生的灾害。而当人们有更高的觉悟之后,是有力量去做这样的事情的。”同时,他又提出一个新的思想,即处理好救灾与改革的关系。这些见解,又为灾害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5年9月,在灾害经济学的座谈会上,他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在本文开头引的那些思想,明确提出建立灾害经济学。从此,开创了一个我国研究和创建灾害经济学的局面。

        与此同时,他还恳切的指出:“在我们国家里,对水灾是不允许麻痹的,可是我们的学术界似乎很少去研究,希望更多的人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这无疑是个动员令和号召书。重视灾害,研究灾害经济,正确地处理好灾害经济中的关系,这将给社会主义事业、给广大人民群众、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尽的好处。我们完全接受和支持于光远同志的号召,在这里也建议:迅速成立灾害经济学会,以便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和推动灾害经济的研究。

     

        杜一  国际关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部教授

        此文是杜一在由中国民生研究院、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举办的于光远追思会暨于光远经济理论研讨会发言。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