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脱离监管资金大增 警惕银行表内外风险

                            
    0

    时间:2011-08-04  来源:新浪财经网


  •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银行体系风险的担心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个方面。但笔者认为,当前银行体系的表内风险总体上可控,并弱于市场预期。但由于今年银行信贷紧缩,监管压力加大,部分资金由“表内”转向“表外”,理财产品出现井喷现象,并上演价格大战,笔者认为,脱离监管资金大幅增加,风险值得关注。

        “表内”风险弱于预期

        市场上担心未来房价下跌会引发银行的信贷风险。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当前房地产商的融资结构已经更加趋于多样化,银行信贷并非开发商的主要融资渠道。笔者早前的研究数据表示,今年前4月,房地产商的自筹资金占比已经达到37.4%,外资、发债融资也在增加,银行贷款占比仅占到其融资的18.9%。另外,由于目前房价还未实现真正意义的下跌,房地产调控政策仍会继续。笔者认为,由于房地产业仍是国民支柱的产业,如果房价能够早日下跌5%-10%,政府的调控政策,如限购政策等将有望减轻,也就有利于房地产与经济的发展。再有,银监会于今年4月启动了新一轮压力测试,强调将更加注重考虑房价下跌对于银行体系的影响,做好风险防范。

        地方融资平台方面,其贷款确实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包括地方财政信息不透明,县级财政、中西部部分地区偿债能力较弱,以及作为偿债资金主要来源的土地出让收入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等等。但笔者认为,融资平台贷款对银行总体风险和影响是可控的,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从债务规模看,融资平台贷款额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审计署公布的报告表明,2010年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为4.9万亿,低于早前预期。2010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规模达到10.7万亿元,加上6.75万亿国债,我国当前的债务负担率为44%,低于国际公认的《欧洲联盟条约》60%的债务负担率控制标准;二是目前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政策从原先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信用逐步向落实抵、质押担保措施转移,采取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另外,房地产贷款对银行风险同样可控。先看一组数据,投资方面,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计4.8万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万亿元,占比为20%。信贷方面,2010年新增房地产信贷总额为2万亿,银行新增贷款总额为7.95万亿,占比为25.4%。从这两个数字来看,房地产信贷与投资规模还算比配。而今后五年,我国的住房政策将更加倾向于保障房建设。而今年银行贷款与房地产投资都已经转向保障房建设方面,强劲的投资与大幅倾向于保障房信贷至少将是近一两年的主要思路。

        “表外”风险不应忽视

        为应对存贷比监管,缓解资金压力,今年上半年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今年加大了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且不断上演“价格战”。对比今年6月与去年6月的两个可比周期的数据,我们发现,今年6月当月发行的3天、7天、14天、21天的短期理财产品数量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增加量均超过了一倍,而一年以上的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有所减少。收益率大战也在展开,对比数据显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特别是7天的产品,去年6月产品的收益率中值是1.8%,而今年中值是4.85,也增长了近2倍。银行理财产品虽然使得表外资金供需得到满足,但却给银行系统和经济运行带来潜在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银行是“双重表外化”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由于“双重表外”业务的扩张,脱离了监管者的监管范围,且没有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表外贷款无法偿还,银行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必将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表外风险转嫁表内。另外,在这场以理财产品为“道具”的存款争夺战中,以股份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攻势最为猛烈。一旦贷款企业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中小银行将是这场“危机”的首个波及对象。

        第二,理财产品快速增加对冲了信贷调控的效应。5月末,M2同比增长15.1%,5月人民币新增贷款5516亿元,均显著低于市场预期。但是,由于表外业务不断加大,M2口径大幅收窄,传统指标无法代表当前流动性情况,也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如何应对银行“表内外”风险

        从表内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根吸住银根等问题归根到底是地方政府资金需求与财政收入的不匹配的问题,是个长期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放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思路下考虑,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但可以肯定的是,改革正在缓慢推进,伴随着未来房地产税的推出、并与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等多种方式结合,地方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收入的情况将会逐步改善。

        而从表外来看,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上演“价格战”,是银行为争抢存款不得已而为之的现象,且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存款利率上浮的预演。为避免银行“表外”风险失控,短期内应尽快变数量型调控工具为价格型调控工具,让“出表”资金重回“表内”。而长期来看,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才是化解矛盾之根本。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