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人民币究竟该不该升值?

                            
    0

    时间:2011-06-23  来源:未知


  •       最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2005年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已经升值了近20%。从200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对象,美国等许多国家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我国施压。那么,人民币究竟该不该升值?如果升值的话,升值的速度该是多少?还应该采取什么配套政策?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人民币究竟该不该升值?

     

         就人民币究竟是该不该升值这个问题,在国内外看法完全不同。在国外,几乎一边倒地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当然也不乏对人民币不升值表示同情和理解的,但其原因不是人民币不该升值,而是认为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目前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本质上还是认为人民币该升值。在我国,两种观点都有支持者,尚未形成共识。各方关注的焦点是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可能造成的压力,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效果。日元升值的惨痛教训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此,我们考虑其他因素不变(包括政府采取的其他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和不升值两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运行效果,进而回答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

     

    (一)人民币不升值

     

         如果人民币不升值,那么我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中央银行提供的货币基础相应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就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成倍增加。我国近年来的经济表现就是如此。

         货币供给过大即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当然,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出现需求拉动型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幅度也不会大。其结果,过剩的流动性就会流到资产市场上,导致资产价格剧烈上涨,最后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且不说资产价格泡沫是否会导致金融危机,其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就很大。资产价格暴涨的结果,对经济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资产性收入大于劳动性收入,许多人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挣的钱还赶不上房价上涨一个月给房东带来的收入,于是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这就意味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上升,这是不利的供给冲击。另一方面,资产价格暴涨导致工人现有的劳动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于是人们必然会要求提高工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这同样是不利的供给冲击。因此,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人民币不升值最终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的供给冲击,而后者则会使中国经济陷入滞涨。

         国内物价的上涨最终会侵蚀掉人民币不升值给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带来的价格优势。如果人民币升值10%,但国内没有通货膨胀,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且中国企业不能转嫁成本,那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就会涨10%;而如果国内物价上涨10%,但人民币不升值,那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也会涨10%。因此,对于中国产品的国际价格来说,国内物价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具有同样的效果。

     

    (二)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从总供求两个方面都有影响。首先,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下降。这个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正确的。其次,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不利的需求冲击,同时也是有利的供给冲击。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同时具有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

         在新的均衡下,价格水平肯定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因为不管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需求冲击还是供给冲击都有降低价格的效果;但产出水平则有可能高于原来的产出水平,也有可能低于原来的产出水平,这取决于人民币升值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的相对大小。假定其他条件给定,那么如果人民币升值的供给效应大于需求效应,那么产出就上升,失业就下降,经济增长率就上升;相反,如果人民币升值的供给效应小于需求效应,那么产出就下降,失业就上升,经济增长率就下滑。一般而言,人民币升值的需求效应大于供给效应,所以总产出应该会下降,失业会上升;但相对于不升值而言总产出下降的幅度和失业率上升的幅度应该会小一些。

     

    (三)小结

     

         外汇流入过大,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我国的外汇供给增加,这就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此时,汇率政策有两个选择,一是不升值,一是升值。如果升值,那么我国的出口就会下降,在出口占比高达35%左右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陷入衰退。但升值会降低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从而对我国经济形成有利的供给冲击。如果不升值,那就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调控汇率,则就需要买入外汇,而买入外汇的结果就是人民币供给增加,这就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真的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以人民币标价的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上升,这就对中国经济形成不利的供给冲击;因此,即使不升值,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会因为成本上升而上升,从而导致国际市场上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量下降,同样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陷入衰退。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相对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比较有利。不升值的话,中国经济就会面临不利的供给冲击,中国经济迟早会出现滞涨,也就是失业上升、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率下滑;而升值的话,中国经济就同时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和有利的供给冲击,通货膨胀率会下跌,失业率可能会上升、经济增长率可能也会下滑,但失业率上升的幅度和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幅度都会小于不升值的情形。因此,我国应该选择人民币升值。许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了升值对出口的抑制,却没有看到不升值最终一样会导致出口的下降。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要么用国内的通货膨胀来平抑贸易顺差,要么用人民币升值来平抑贸易顺差,相比之下,后者对我国要有利得多。

     

    (四)有没有可能人民币不升值又没有通货膨胀?

     

         在上述关于人民币不升值情形的讨论中,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假定面对外汇流入,著名经济学家称政府不采取任何对策,任由人民币供给随着外汇的流入而被动增加。如果放松这个假定,又会如何呢?换句话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使得人民币不升值,同时又使得中国经济不出现通货膨胀?如果可能,政府又该采取何种对策?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外汇管制政策限制外汇流入量,一是通过货币政策回收基础货币。我们分别讨论二者。

         外汇管制政策可以用来限制外汇流入量,但只能限制热钱的流入,而不能限制通过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这两个渠道流入中国的外汇,否则中国的出口也就难以为继,正当的外国直接投资也被限制。只要存在外汇流入中国的渠道,那么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的情况下,热钱也就会以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形式流入中国,从而抵消外汇管制的效果。不管怎么说,人民币不升值的目标就是继续维持出口的增长,而如果出口增长,那么外汇流入自然也就会随之增长,因此,外汇管制政策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就货币政策而言呢,在短期内,我国降低货币供给的办法有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额度、发行央行票据三种。前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抑制银行的贷款总额来抑制货币供给量,目的都在于调节货币乘数。这种政策的缺点是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在利率和存款总额给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贷出的资金总额下降就意味着银行的利润下降。而我国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0%了,继续提高的空间已经很小。

         发行央行票据会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成本。央行票据是需要付利息的,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加,需要发行的央行票据的规模也不断上升,因而央行票据的利息率也会不断上升,其结果央行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就随之增加。总有一天,央行票据的发行会满足不了对冲外汇流入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人民币不升值的情况下,同时又使得中国经济不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短期内是存在的,但长期内做不到。

     

    (五)人民币有没有升值的可能或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更有利。但是,人民币有没有升值的空间?如果人民币没有升值的空间,这样的政策建议就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对这一问题,学术界虽有争论但分歧并不十分深刻。因为有目共睹,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提升15倍以上,人均GDP提高12倍以上,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总量已居第三位,占全球GDP比重已达7%,这就提高了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联系度。因而会增加世界经济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增大人民币升值空间。另一方面,在我国国内的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仅3亿美元,而现在已达2.4万亿美元,增加了8000多倍。我国也从开始的外汇需求远远大于外汇供给转变为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这些都有力地表明,在我国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真实市场价格应大幅降低。

     

    二、人民币升值的不同策略

     

         既然人民币升值已是不可避免,而且升值比不升值对中国经济更有利,那么下一步的问题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或策略选择了。如果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以选择,那么在选择这一速度时,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一)人民币升值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我们认为,在确定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 

    1.企业承受能力

         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到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考虑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时,就应该考虑到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人民币汇率影响的是出口企业接受到的价格,因此,人民币升值多大比例,企业接受到的产品价格就降低多大比例。由于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价格优势,因此人民币升值直接会影响到中国产品的出口情况。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面对人民币升值,当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首先,企业可以提高价格。但如前所述,中国产品的优势就是价格优势,一旦提高价格,中国产品的优势就减弱,出口就会下降。当然,对于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将会逐步上升,因此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的减弱是个长期趋势。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管理、降低浪费等方法来降低成本。 

         第三,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要素投入组合或提高技术水平来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进口机器设备变得更便宜,因此就可以通过调整要素投入组合,增加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投入的方式来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同样,人民币升值也导致技术引进的成本下降,因此企业就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 

         第四,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的方式来应对。如前所述,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是引进技术的成本下降,因此中国企业就可以引进新产品,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用产品的技术优势逐步取代价格优势。 

         中国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相对于周边国家的货币升值幅度至少达50%以上,但中国企业最终也走出了困境,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这说明中国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还是有能力的。

     

    2.内需扩大的速度

         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导致中国出口下降,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为了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内需就是必须的措施。内需扩大的速度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就可以越快。

     

    3.热钱流入与资产价格泡沫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导致热钱的大量流入。热钱流入会导致人民币供给过大,资产价格泡沫加剧。人民币升值越慢,热钱流入就越多,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就越严重。当然,热钱流入的多少还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外汇管制政策等。

     

    4.政府调控人民币汇率的能力

         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还取决于政府调控人民币汇率的能力。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是每个国家的政策目标之一,在汇率存在长期升值或贬值趋势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速度的调控就成为一个国家短期汇率管理的目标。一般而言,只要外汇储备充足,政府调控汇率的能力就较强;当然,政府对汇率的调控能力还决定由其他手段,比如包括外汇管制政策在内的行政手段。

     

    (二)人民币升值速度的选择

     

         人民币升值快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一样。人民币升值速度越快,热钱投机的机会就越少,资产价格泡沫就越轻,金融危机出现的概率就越低;当然,人民币升值速度越快,出口企业就越难应对,中国就越难以扩大内需从而弥补出口的下降。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越低,出口企业和扩大内需就越从容,但资产价格泡沫就可能越严重,金融危机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人民币升值的极端办法之一是一步到位,也就是一次性宣布人民币升值到位。比如,假定人民币应该升值20%,那么政府就可以在某个合适的时刻宣布人民币即刻起升值20%,甚至更高一点(已考虑到应该有的超调)。我国以前几次调整汇率,采取的都是这种办法,比如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人民币官方汇率一下子从1美元兑5.7元调整到1美元兑8.7元。这种政策非常成功。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其原因是在这次调整中,人民币是在贬值,增加的是出口,抑制的是进口,而那时候中国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度较小,因此人民币贬值对中国企业的冲击很小。但现在的问题是人民币升值,抑制的是出口,增加的是进口,而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很高,因此,一步到位式的汇率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能非常大。 

         因此,对于我国而言,最佳选择是人民币缓慢升值。而升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我国扩大内需的幅度。如果内需扩大不起来,那么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就该低一点;如果内需扩大的很快,足以弥补人民币升值到位后造成的出口的下降,那么一步到位式的升值策略就是最佳的。那么,如何扩大内需呢?

     

    三、如何扩大内需?

     

         人民币升值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很紧迫的问题,因此必须有能够迅速奏效的应对措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这就得限制外汇流入,措施包括资本管制、外汇管制、以及货币紧缩以对冲外汇流入。其次得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出口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需的抑制作用。但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尽快扩大内需。内需扩大的速度越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就可以越快,从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就越小。内需主要由投资和消费两个部分构成。我们分别予以分析。

     

    (一)如何扩大消费?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学术界和政界已经讨论了很久,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就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焦点。但直到现在,13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可见这个问题的难度之大。目前比较流行的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调节收入分配、自主创新四种[1]。这四种办法的确有道理,从长期来看,要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确实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但这四个办法实施的难度都很大,没有一个在短期内能够奏效。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在短期内扩大消费的政策只有两个。

         第一个办法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很大。对中国人来说,住房需求弹性很小,所谓的安家立业,结果就是为了买房不顾一切。这样,在人们的收入或者财富有限的情况下,对住房的购买就过多挤占了人们的可用资源,这样就极大抑制了人们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此外,消费也是需要空间的,尤其是耐用消费品。比如买了电视机就得有地方放置,人和电视之间还得有一定的距离。房价高了,老百姓有限的资源可以买得起的住房面积就小了,甚至根本就买不起房子,这样他就不会买电视。因此,抑制房价短期就能扩大消费。但想抑制房价,阻力还是很大。一是地方政府的财源很大程度依赖房地产,二是相关政策的完善还需要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人口多了,消费肯定会增加。这个应该用不着过多的讨论。值得讨论的是人们对这一政策的认可程度。对于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多数人不认可,这个不难理解,在持续宣传并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达30年之后,计划生育可以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政策突然全面转向多数人都无法立即接受。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到了必须被调整的时候了。

         实际上,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势和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许多人甚至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依然停留30年之前。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人口论”的前提假设都已经完全不再成立,但“人口论”本身已经深入人心,坚持“人口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成了为了“计划生育”而“计划生育”,人们已经忘记了当初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目的以及当初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针对的经济形势是什么。1957年,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时,要解决的问题是消费过多、积累过少。而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消费过少、积累过多!跟马寅初先生面临的经济形势已经完全相反。而从目前世界人口形势来看,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养老体系的完善、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妇女就业机会的增加、节育措施的普及、育儿成本的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下降。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已经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情况。实际上,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已经不再按几何级数递增,而是按几何级数下降,跟马尔萨斯的假设也恰恰相反。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生活水平距离发达国家也越来越近,可以预料的是,我国的人口增长形势也将急剧向发达国家靠近。马尔萨斯所说的粮食按算术级数增长也不再成立。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 近百年的粮食史表明,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实际上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人口论的前提假设已经完全失效,以其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政策当然也就不再必要。实际上,即使要控制人口,也已经不需要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经济中存在一些自然的因素在自动抑制着人口的增长,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节育措施的普及、生活成本的上升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刘伟 [4]也发现,十一五时期(2006-2008)中国总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5‰左右,每年约比规划目标低3‰左右;而这一时期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严厉程度并没有加重,计划生育政策在总体上还有松动的情况,比如允许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二胎,这说明经济中的自然因素已经对中国的人口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减弱。

         实际上,我国现在消费过低、储蓄过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计划生育政策。我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那时养儿子的支出表面看起来是消费,但实际上是储蓄、是长期投资,因为儿子长大了就会养老,这在古代那种缺乏投资工具的情况下几乎是唯一的储蓄和投资选择。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们本来用于养儿防老的钱就得存下来给自己养老,于是储蓄就增加。因此,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就有助于扩大消费。而在目前的形势下,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很可能比较大。

         有人可能还担心放开人口政策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就业压力。这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经过了3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转移完毕,低端劳动力短缺即“民工荒”已经在我国持续存在了好多年;低端劳动力短缺的幅度远远超过了中端劳动力(即大学生)过剩的幅度,因此从总量上说,我国目前实际上已经处于劳动力短缺的状态。如果我国经济再高速增长20年,也就是到目前这一代新生儿成为劳动力的时候,我国经济将很可能面临劳动力极度短缺的问题[5][6]。因此,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既有助于解决目前的短期宏观经济问题,也有助于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二)如何扩大投资?

     

         目前,投资占我国GDP的比重比较大,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我国总需求的结构不合理,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在扩大内需时,大家想到的都是如何扩大消费。问题是,如前所述,在不调整人口政策的情况下,我国扩大消费的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的着眼点还是扩大投资,因为这是我们在短期内能做到的事情。

         我国目前出口比重过多、对外投资持续增加、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这三个现象的根源都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了,生产出来的东西国内消化不了,就只好设法出口;产能过剩了,我国实体经济中就没有了好的投资机会,因此多余的资金要么流向海外,要么流向我国的资产市场,这就导致了对外投资的迅速增加和资产价格泡沫。如果能够吸引我国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投资,那就同时有助于解决这三个问题。问题是,目前私人部门投资不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投资机会。因此,要想刺激私人投资,就得设法创造投资机会。

         我国目前恰恰就有这样的机会,这就是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开发。比如,中国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这么大规模的沙漠要治理好,多少资金都能用上,而且是被高效率地利用。那么,如何能吸引私人投资于沙漠治理呢?我们可以学习美国当年开发西部的经验。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中西部除了西海岸沿线以外,从中部到西部荒无人烟,但西海岸沿线远离当时美国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如果不能把东西部连接起来,西部很可能会独立,美国就可能会分裂。为了美国的统一,美国政府决定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几条铁路。但当时的美国中西部人烟稀少,无论是客运量还是货运量都太小,要想让私人企业投资修建这些铁路,仅凭运输收益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美国政府采取了用铁路沿线的土地换取铁路的政策,规定铁路修到哪里,铁路两旁一定距离内的土地就按照一定规则归铁路公司所有。这种用土地换铁路的措施大大激发了私人铁路公司的投资热情,于是这些铁路很快被修建好,铁路的贯通保证了美国事实上的统一。

         治理沙漠也可以借鉴这种政策。那些沙漠虽然归国家所有,但本就没有什么用处,还时时侵蚀着我国的非沙漠地带。因此,治理沙漠对于我国长远来说也是有利的。为了吸引私人企业投资于治理沙漠,著名经济学家认为我国也可以用土地换投资,也就是说,谁治理好哪一块沙漠,哪一块沙漠就归谁。如果土地所有权还不足以吸引私人投资,那就再加上一点政府补贴,直到把私人投资吸引过来为止。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情,如果采取这样的办法,把私人投资吸引到那里很不错。

         实际上,现在沙漠离我国的核心城市已经很近了,张北那里离北京也不远,治理难度也不是很大。我国那么大面积的沙漠,其中沙漠化程度较低的沙漠面积也达30万平方公里,有多少资金都可以投进去,这是利国利民、兼顾长短期利益的做法。我国土地稀缺,随着经济的增长,土地将越来越稀缺,因此持有土地的预期收益应该是上升的,以此来吸引私人投资是可行的。

     

    四、总结

     

         人民币升值已经是我国无法回避的问题。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比不升值对我国经济更有利。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则取决我国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我国扩大内需的能力、我国政府掌控人民币汇率的能力已经热钱流入的速度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大小。其中,扩大内需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本文提出了在短期内扩大内需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两个主要措施,即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和进行大规模生态开发。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