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以改革创新促进上海转型发展

                            
    0

    时间:2011-06-10  来源:未知


  • “十二五”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冲破各种束缚转型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著名经济学家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科学发展。在上海“十二五”规划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并将“十二五”的开局年旗帜鲜明地确定为改革创新年。

      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表面上看,增长动力源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变等是经济系统本身的内部调整及经济参数的改善,似乎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但实际上,某些特定的增长动力源、结构类型和发展模式的形成及其持续运转,背后一定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支撑,并与社会利益结构高度耦合。同样,促进社会转型,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也不是简单的调整政府投入的问题。“重经济、轻社会”的不均衡发展格局的形成,背后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性原因和利益导向问题。另外,目前已形成的城市功能类型、城市形态布局和城市管理模式,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与现行的制度安排和利益格局密切联系的。

      因此,上海“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著名经济学家认为必须以改革创新首当其冲,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有效调整利益结构,创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新的激励与约束导向,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上海“十二五”时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仅要促进增长动力源(10.52,0.00,0.00%)的转换,而且要全面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仅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促进社会转型,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不仅要促进经济社会并重协调发展,而且要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形态布局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转入新的发展轨道。这种非线性的跨越发展,是不可能通过个别改善、局部微调来实现的,而要依赖于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

      必须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从改革创新的角度讲,这是全新的要求与尝试。著名经济学家称从过去30多年的改革历程看,我们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引下,沿着渐进式改革思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率先在传统体制中实行边际改善的局部突破来促进改革联动,重点推进增量改革来促进“存量”体制调整。现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涉及深刻的变革与利益调整。而且,渐进式改革的负面效应日渐显现。一种情况是由渐进式改革“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改革尚未真正“到位”,但其既得利益已逐步固化,成为改革难以深化推进的障碍;另一种情况是由渐进式改革“试错方法”所决定的某些改革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现在再要重新纠正,其利益调整的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采取局部的、碎片化的改革方式,不仅难以产生触及实质性问题的深化改革效应,而且往往会带来负效应,甚至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上海“十二五”时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要转入全新的发展轨道中去,是经济社会文化及城市的全面转型。其中涉及的体制机制大多是深层次问题,且具有关联性较强的特点。这就赋予了改革创新以新内涵,即必须触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必须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因此,改革创新的方式,首先要有创新和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对改革创新进行顶层设计。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改革的结构、功能、层次、标准等统筹考虑和明确界定,确立改革的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包括主要目标、路径,理顺各项改革的相互关系、主次顺序。同时,强调从理想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的建构,勾勒出实施操作的改革“路线图”。我们还需要花大力气深入研究,汇集智慧,结合上海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顶层设计,以指导改革创新的实际工作。

      寻求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

      “十二五”时期围绕转型发展的改革创新,要在改革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相结合,针对转型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寻求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培育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城市功能,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上海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影响力不断提升、更加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四个中心”的建设,加大创新力度,勇于先行先试,特别是要突破制约服务经济发展的管制、税制、体制和法制瓶颈,营造符合国际惯例要求、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税制改革在上海先行先试,实施增值税扩围,完善营业税差额征收办法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税收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内部的服务活动外部化、独立化、市场化,促进专业化分工及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2187.850,-5.87,-0.27%)、社会事业改革,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保护,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的市场空间,降低牌照、资质、标准等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有序的市场竞争和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三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和社会化信用奖惩制度。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完善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协同机制。四是优化法制环境,加快推进金融、航运、贸易和专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口岸综合管理、信用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加快制定服务行业标准,构建与服务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统计体系。

          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传统发展模式中,政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转型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政府角色的转换与科学定位,这不仅是促进各项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而且是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保证。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核心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在于政府管理创新,以冲破由于政府越位、错位、缺位及其效能、透明度低下等所造成的发展桎梏。一是在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与考核制度,加强行政问责制。二是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特别是在“决策、执行、监督”的重要环节中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的运作机制,从体制机制上铲除利益部门化的土壤,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行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制度,完善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提高审批效率。四是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五是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和合理划分市、区县、街道的管理权限,对区县实行差别化管理。完善市与区县的财税管理体制,加快形成财权与事权匹配的财政体制。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配置的要求,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促进资源整合和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综合配套、协同推进的改革创新,需要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并协调好各项改革的进度与节奏,增强改革的联动性与互动性。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十二五”时期要加快突破国资国企改革瓶颈,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高国资证券化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本监管体系。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与此同时,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突破口,加快消除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通过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鼓励创业创新的人才制度。要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要完善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产业、财税、投资等政策与促进就业政策的联动机制,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保障性住房机制。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国际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建立社会各方参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机制,等等。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