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0

    时间:2012-03-13   来源:未知


  •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

    (现场速记稿,未经发言者核对,仅供参考)

     

    时间:2007年11月25日上午

    地点:人民大会堂一层台湾厅

    主持人:[上半时段]周为民(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学习时报》总编)

            [下半时段]吕日周(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执行理事长)

     

     

     

    周为民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召开了"十七大",提出了"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个重大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

    "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做了非常精细、非常深刻的阐述,是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重大的指导思想,所以为了更好贯彻十七大精神,更好的落后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重要思想,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这四家单位,今天在人民大会堂,联合组办这样一个研讨会,主题就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着重我们要研究探讨的是,如何真正的把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能够落到实处。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哪些热点、难点问题,应当怎么样观察和处理、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的研讨会,除了刚才我说的由四个学术团体联合组办以外,还有沁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沁和能源公司的大力支持。

    参加今天研讨会的一共有6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同时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16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名单都发给了各位,所以对今天与会嘉宾就不做一一介绍。

    李君如

    首先我看今天的会很重要,这样一个研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刚从国外回来,确实如此,有关安排让我去英国讲讲十七大精神,英国对中国共产党党内事务的关注程度我是没有想到的,因为过去我们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而他们并不是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会议,而这次英国专门就中国"十七大"举行了各种各样的会,所以这是我非常惊讶的事情,因为我16号上午就在英国皇家研究所举办了研究中国十七大的工作会议,热点讨论中国的各方面问题,包括经济问题,主要是面临中国发展转型的中国经济。

    一路走过来,我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的关注,主要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我觉得有个新的题目,就是他们对中国的问题十分关注。可以直截了当的说,原来是担心中国会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而他们现在关注的是中国会不会给其它国家带来问题。以前是中国威胁论,而这次他们感到恐惧,是因为中国经济出问题的话会对他们有影响。

    所以一路上总是在回答问题,其中最集中的问题就是,说你的演讲讲了一些十七大的思想、决策。但你们注意到没有啊,我们对中国就很悲观,你究竟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有一篇演讲搞主要是讲这个问题。我说我很感动,你们很关注中国,但是你们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国内都讨论过了,比你们多的多,而且是在党校,领导提出的问题要比你们多的多,如果你是两页问题单,我那里就不止两页。所以我并不感觉奇怪,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政府也已经采纳了,我们正在研究问题,对问题有许多对策的思维。因此,我一路讲我都是乐观的,所以这里讲的是科学的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

    所以我认为今天讨论中国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对于中国来讲,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什么叫关键阶段?当然是我们取得很大成就,往新的起点出发这样一个新阶段。但并不一定在于新,而是都具有机遇、挑战,领导说机遇大于挑战,既然如此,我们的问题分析就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我说今年上半年有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国家统计局宣布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情况;第二件事情今年上半年中国火车第六次提速成功,而且这次还比以前突出的是,采用了动车组火车,达到了200公里,200公里是一个标志点,标志着跨入了高速列车时代。

    这里面有一些启发,其中的一个就是,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点逐渐扩大,2002年前,当时一些沿海城市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中国的快速发展。2003年以后,我们注意到沿海城市他们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但是像山东、内蒙、河南等省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这好比火车,原来火车有几个车厢,但现在增加了几个车厢,而且增加了动车组技术,车厢都可以有动力,这样就快了。这可预见,中国十七大以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因为中国经济正处在发展是快速提速阶段。

    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话,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问题,就是像火车一样,由普通列车向高速列车转变,但这要以科学为基础。国家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实用主义三个体制。科学发展观这个词说有三种理解。其中一个是科学怎么发展;第二种理解是中国的发展要靠科技来发展;第三种理解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发展要讲科学。原来科学发展观是三个科、五个部门的发展,这次十七大报告我看了英文版是(英),这个他们更不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说这个好理解,我们把很多事情都放进去了,精神文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我说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要看我们的实际,这是我们党在进入社会主义以来,现在是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来发展。既然提出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就要考虑发展这个问题,所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就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什么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有多问题需要研究,问题我不再重复,但是关键问题在哪里呢?我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三点。

    第一,这几年投资增长率非常快,03-06年大概4.64亿,而消费率也在下降,去年城镇消费率降到了36%,过去是50%左右,这就意味这大家都不想买东西。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巨大的市场,但没有人买账,所以贸易顺差拼命的涨,今年6月份已经达到前一年的84%,如果国际社会对你反倾销,你这么巨大的投资不就出问题了吗?

    第二,第二产业的发展,二产始终是GDP的主要支柱。

    第三,能源消耗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三个转变。第一就是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第二就是依靠一、二、三产业互相带动发展;第三,从劳动素质提高出发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我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提出好的应对决策。谢谢大家。

    解思忠

    大家上午好,我讲的题目是提高民质、改善民生。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以改善民生为基础深化改革。我觉得民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民质问题,也就是国民素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1905年的时候,严复曾经和孙中山有一场非常激烈的革命,孙中山认为先革命后教育,严复认为先教育后革命,最后事实证明严复的观点是正确的。未来的国际政策实际上,应该提出加强提高国民素质的政策,没有国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十七大报告中也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达到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也率先提出了快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001年的时候有个地方报纸写了关于现代化的文章,题目是用的"现代化的神话",而我提的是不可能。我们也不能否认有部分地区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但绝不能只注重经济方面的指标,而应该注意社会现代化。实际上深圳市发展是比较快的,他用的是十个标准中,这十条上有一条,就是大体上,占20岁和24岁年龄的比重,这一项没有达标,用现代化的标准应该是10-15%,他说我这10条里面有8条基本实现了,有2条没有达标,而他恰恰不知道,这一条比其它条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是现代化重要的基点,这项达不到就不能实现现代化。这是威尔斯基1962年制订了一个标准,只要低于标准就跟实现现代化有不小的差距。可喜的是深圳市2004年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推迟了5年,到2010年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且调整了现代化发展指标,其中就提出了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另外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我想2010年也未必能达标。

    对于落后地区来说,他们首先要解决脱贫问题,我们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提高农民素质这一条,大家知道这也是建设新农村奠基的东西,因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村村建设、道路建设,更多还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因为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实质上就是春秋农村从非工非业转化为二三产业,所以农民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主要要解决素质提高的问题及教育农民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农民要摆脱贫困,除了造反论,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因为世界很多国家都主要解决住宅问题,我记得有一个全美教学家,他是20世纪初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毕业回来,毕业之后在合肥的定县聚集了几百人,其中还有一些外国人,他说要提高农民的四种能力,知识力、生产力、建设力、团结力。刚才他在定县培育出了新的树种,苹果树、小白杨。

    九几年我到泰国去,当时我担任教科文组织组长,就世界卫生这块,发现贫困有个“坏三角”,贫困—疾病—教育缺失,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越穷越受不起教育,然后越得病,那么怎么把这个链斩断了,泰国政府就提出哪个环节最容易斩断,最后就找到教育这里,说从贫困入手国家也拿不住,疾病入手国家也拿不住,只有从教育入手,就是大家全部办教育,提高素质以后,完了以后才能解决贫困问题、疾病问题。半个多世界,尤其改革开放20几年我们国民素质有很大提高,但是我们的国民诉之于现在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在教育有很大差距。《人民日报》在1997年7月20日发表了这样的社团“卓越提高国民素质”,说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但是由于长期落后与不发达,我国的国民教育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觉得以人为本既包括了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也包括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的基础就是育人为本。也就是总书记说的优先发展教育。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从根本上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张卓元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协调发展。这次十七大报告提出来,实现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非常重大的提法,对今后我国经济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发展建议的时候,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目标,当然这次更紧迫了。认为要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使经济社会转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须从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粗犷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实践证明,那时候提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任务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经济的粗犷式发展在我国已经难以为继了。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瓶颈,一个是资源、一个是体制。

    特别是五中全会国家发改委提供的一个资料看来,在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两大根基,一个是资源、一个是体制,针对最近两三年我国经济以两位数增长,但是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已经从2005年以来持续出现的三过: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高、贸易逆差过大。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比原来提出了更高、更宽的方式,也是现实针对性更强的要求。也是提出实现国民经济从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我国人的回忆,原来十七大报告文件一直是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改为经济增长方式,是在今年的五一节前后。主要就是我刚才说的2005年以来出现的三过问题,首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大大减弱,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63%,即使是2001年也能达到了50%,而到了2005和2006年降为38%和39%。世界上消费对这个一贡献率斗争70、80%。第二,投资出口拉动过大,特别是进出口拉动过大,对国际贡献率2004年才6%,2005年到了24.1%,快要1/4了,2006年19.5%,这都是大大超过一般国家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因此贸易逆差也过大,04年在319亿美元,05年达到1019亿美元,06年到了1775亿美元,今年头9个月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数,已经达到了1857亿美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06年也达到了41.3%。第三,二、三产业比重反方向变化。(第二产业?)在2002年的时候占GDP的比重是44.8%,到了06年已经提多48.7%,而第三产业在2002年占GDP的比重41.5%,多了06年已经在40以下,39.5%。

    所以在这些背景下,看来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还不只是增长方式,看样子是比较现实的。主要是除了要转变粗犷转变以外,还要更重视扩大需求问题,更加自主创新、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的问题。所以提出了要从一个转变扩展为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第二,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拉动。第三,由主要依靠物质自然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方面转变。

    当然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它的意义、现实针对性很强,但是我觉得也还要重视这三个转变,最主要的还是增长方式转变。这是我想讲的第一方面。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看来主要是落实。因为现在看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不是很容易的,各方面落实下来阻力也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是跟一些部门、地方的利益,包括对一些地方GDP的增速,追求GDP,如果发生矛盾的时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就放在一旁了。举个例子,今年国家为了抵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不断下文件,但是实际上很多地方建的高能耗,包括中小企业还是很多。比如我听说,电解铝,去年总产量是930多万吨,而今年小企业上马的电解铝接近300万吨,这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而大企业反而控制住了,但是小企业控制不住,所以发展方式的转变困难重重。

    这里头最难的,我认为,而且现在最需要的,突出的我认为有三点。一个政府改革,一个是财税改革,一个是价格改革。

    政府职能的转换,从追求GDP高速发展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困难重重。我个人认为,这次十七大报告,对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政府改革,提出了深入改革的重要环节。我记得2005年当时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时候,当时说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这次从关键转为重要环节,我认为反映了我们现在政府改革的困难,及其困难。但是如果政府职能的转换不能够到位的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困难。

    第二个是财税,财税改革看来也是跟政府改革很有关系,我们现在要向中共产业政府体系转化,但是实际上现在以增值税为主、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系,刺激了各个地方拼命的GDP的高速发展,拼命发展重化工业,因为这样财税就多。还有原来的一些税收制度,实际上是刺激粗犷式发展,而不是稳定我们的GDP增长方式,所以财税改革也非常关键的。

    再一个是价格改革,这次十七大报告专门提出来,要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程度的价格审批机制,实际上对生产因素和很多资源产品的价格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提价,因为现在人为的给压低了,但是这种改革也是困难重重。包括2005、2006年。包括我个人在全国政协开会的时候说,我们完全丧失了这个时机。05年CPI提高到了1.8%,去年06年是1.5%,那么低的CPI,但是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一直没有能够启动。我听说,发改委的价格司不断的提出来,改革资源价格产品的方案,提一个给否决一个。包括央行从04年也提出了几次提高利率,但是提一次给否一次。这是反映了什么呢?是不是怕企业负担太重了?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速?所以我个人认为,也许不完全都是地方政府要追求高GDP的增长,我们有些中央部门,包括像国务院,是不是在这方面,怎么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要光追求高GDP的增长,把一些我们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理顺,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年,因为CPI增速高了,7月份的时候,价格司宣布今年政府不再调价,但是后来由于原油快到100块美元一桶了,最后也不得不调。所以理顺价格关系、理顺资源产品,包括像土地这样要素的产品,对于调整资源关系是最有效果的,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时候,曾经也提供过这方面的材料,就是利用经济杠杆、资源杠杆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现在太迟了,05、06年是最好的时机,而现在要做困难重重。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我认为一个要提高认识,一个是要真正能够落实。而现在为了落实这个,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改革,特别是政府职能对财税的改革、价格的改革。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陈永杰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句话是这次十七大报告里面明确提出来的,其中对非公有制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最有创新的、最具有犀利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前面一句话叫做平等保护。关于这个问题,十七大结束过后我们就一直在研究,看有关方面对"新格局"有什么解释,后来我看到后面的解说里面看到张主任张老师对这个做了一个解释,也十七大精神是一致的,也给我很多启发。他说我们进一步研究什么叫"新格局","新格局"相对过去而言有新的东西。

    我们进一步研究得出来,对"新格局"有一点个人的体会,要从几方面理解。第一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新观念、新理论;第二,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新方针、新政策;第三,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各方面新法律和新制度;第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新地位、新作用;第五,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新作用、新内涵;第六,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新的相互关系。

    实际上如果从这几个角度理解"新"的话,实际上通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明确提出发展私有经济以来,有20几年时间,这个"新格局"可以说已经基本形成。

    比如说新观念,我们大家都是学经济学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建议中提出来,有一句话,要消灭私有制,可以说从马克思当初提出是针对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而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私有经济一直都是作为一个补充,一直到现在提出来大力发展私有经济,这就代表了这个观念转变了。到今年中国共产党对私有制的态度就不一样,以这个观念变化为基础,现在方针政策上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一直到十七大,我们对私有化的发展一步步往前推、一步步往前发展。有了这些方针我们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在这种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又采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一直到后来的《公司法》、《物权法》、《反垄断法》,整个都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宪法的修改,基本上每次宪法修订中都涉及到对私有经济的判断。最主要的是承认了物权的问题,承认了私有产权的问题。由于观念、理论、方针、政策、法律、制度的变化,就导致了非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我们的材料显示,到78年的时候个体户没有多少家,实际上我们国家从适应企业开始产自80年代中期前一点,到现在20多年时间,现在整个私营经济占我们国家经济的相当大的比重。按照我们的统计分析,现在大致是这样的状况,所有国有和国有控股占GDP的35%,1/3多一点。非国有控股占65%,而其中属于农村集体和很小一点的城镇集体,大致占13%、14%,而农村这个集体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剩下的除了农村这个集体以外,还有外资,我们估计了一下,外资主要是大概占13、14%,占第二产业工业产值的28%。那么剩下的,也就是说差不多有40%以上是属于个人事业。也就是说这样一种情况下,私有制的作用、地位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十七大报告有几句话非常具有震撼这一点的说法。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那我把这句话,在这个话的基础之上可不可以进一步说呢?如果说新时期最鲜明的提高是改革开放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中最鲜明的一项改革就是允许私人发展,最大的开放就是允许外资进入。开放很多、改革也很多,那么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而快速发展当中最快速的发展是民营经济、私有经济的空前大发展,它的发展的速度是几十年下来GDP的若干倍。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而与时俱,而与时俱进当中,最大的与时俱进就是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看法的转变。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个看法,这个看法都是来自于实际上改革开放20几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实际上很多人就开始想,既然非公有制占那么大的比重,我们说社会主义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吗?那现在非公有制达到了这个程度还是主体吗?实际上改革开放20几年来,各种经济体制,包括私有经济、国有经济的概念、内涵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已经不是20年前、30年前那时候的公有制和私有制。比如说现在讲几十年国有制,现在的经济国有制内容已经很那时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是所有权、经营权合而为一,而现在是国有控股,包括外资,这些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包括外资。集体经济过去是共同共有,而且这个共同共有还是受行政制约下的共同共有。而现在集体经济已经很多实现股份合作制,大部分已经转变成私有经济。还有一个私有经济,对私有经济的理解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看来到9月份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私营企业已经到了548万家,规模平均不到12个人,这里面的个体户有将近3000多户,但是呈规模的私营企业都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虽然以私人控股为主,但是已经有大量的税费资本进来。也就是说到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它的内涵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说到这里,有一个故事,就是松下新之助曾经来到中国访问,他们说你们管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的经济叫公有制,我的公司都是几万人,我那个算不算公有制?然后我们在一起研究,最后我们研究出一个概念,马克思当时谈到股份制的时候,已经对传统的私有制概念产生了新的认识,而我们直到现在对于私营经济的概念很大程度上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就要改变这种观点,实际上现在的私营经济,特别是上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的内涵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私营企业就是华为,他们所有的员工全部持股。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最近出现的一种社会所有制、或者社会公众所有制,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今后经济当中非常大的主体。比如说现在的上市公司当中有大量的基金,全国一共有50、60家基金公司控制了300多支基金,掌握了股市市值的3万多亿,投资的1、2万亿,而投资者有多少呢?拥有基金的老百姓有几千万,这60几家公司,他们叫什么公司呢?你说他是私有企业吧也不是,你说他是国有企业,更不是,他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社会公众所有制,而这种这种所有制以后会成为我们国家以后经济越来越重要的现象,占经济比重越来越大,3万多亿,投资是1万多亿。再有,现在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团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他们比如说商会、协会他们拥有的企业算什么?这就叫社会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现在的形势有个新的认识,就是国有控股多元化的,集体股份多元化的,还有私营企业当中的股份公司,还有大量的社会公众所有制,这些都是新型的所有制,如果不改变过去的看法,那么我们关于重新树立公有制新的看法,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说法就很难继续下去。

    这就是我的一点体会,谢谢。

    孔泾源

    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我的题目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介绍一下发展中国经济我们所要具备的责任;第二,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的一些认识。

    大家知道马克思讲到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赶超型的发展中国家,制度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提。中国经济30年左右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做了很好的总结,中国社会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目前的市场因素发生了变化

    ;第二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三,社会和谐的理念,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打破过去的体制,还要提高效率,甚至要更多考虑社会问题。另外,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很多非议呢?因为现在地区经济差异过大大家都注意到了,还有改革的阻力大家也意识到了。

    从这几点意义上讲,经济主体和利益集团,也将成为改革制约的因素。所以我们今天提出了对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研讨。前面的同志讲了我们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如果说我们反复强调哪个经济体制重要,那可能就发展不起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体制不足以支撑着这个发展实体,我们讲下一步共有体制改革讲了多少年了?十七大体制改革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当然要事先要实现公司企业改革,当然这是一方面,最关键要像十七大报告中讲的,制定公有制体制战略。要认识到办公有制经济的目的是什么。

    从资本市场来说,大家都知道现在发展很快,而且股市市值已经远远超过了GDP总量,势头很好,但是对于这个市场怎么来发展,有很多泡沫性因素,就是说政府也担心,国民自身也担心,对它进行有效调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干预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更多资本价格平稳需求供应,最关键的因素像服务型市场一样,最关键是使供给关系发生变化。方法有很多,比如说扩大市场,让好的国有企业、或者民间企业加快上市,比如说吸引海外企业归来上市,比如说二板市场或者柜台交易市场应该尽快的推出来,包括国内基金的发展,还有企业债、工业债发行,这些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劳动力市场,当然现在讲它已经讲的很多了,过去基本不讲,这就我们国民作用提升到了更高的地位的标志。高校毕业生需要在教科、高端服务业方面创业,在这块恰恰是政府管制最严格的地方,更多的是以对内开放模式为主,所以这些大家必须充分考虑到。

    第三方面,刚才张老师也讲了财税制度改革的问题,现在地区经济落差过大,但是这又是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94年我们有效解决了中央和地方分税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深一层看为什么94年以后中央和省一级的分税问题解决了,而另外的问题解决不了呢?税种加在一起大概20几种,而真正的主体税种只有一种两种,现在个人所得税马上也要上来了。要解决分税制度进一步完善问题,首先政府群体或者财政管理体制要做出巨大改变。比如说我们使政府扁平化,与中央、省、县三级采取一样的分税率。另外各地争相发展GDP,这跟中央分税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而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这样任何地方都有发展第二产业的机率,对和谐社会发展就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人们只需要生产者、劳动者,不需要居民。

    现在的税种,第二产业的税收总量远远低于第三产业,因为我们始终讲发展第三产业,而目前我们要转变这一说法。我主要给各位提供一些思路给各位做参考,希望各位在政府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做好改革开放工作,实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目标。谢谢。

    保育钧

    我省点时间给大家,我就提几个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咱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提出了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我觉得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第一,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远远超过50%,什么叫公有制为主体,这句话要不要提?要不要坚持下去?要坚持下去必须做新的解释,否则的话我们不能自圆其说,这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我的观点是认为公有制为主体这句话还要继续下去,但要做出一些解释。这个问题绝不能再回避了,一定要给予明确的回答,所以这是热点、难点问题其中之一。否则我们的改革就无法深化下去,不可能多种经济性质平等发展,因为从84年到今年23年了,公有制改革究竟怎么样,还没有完,我认为不能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句话。

    第二,关于经济安全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说为了国家的经济安全一定要形成国有资本控股的形势,这个能不能成立?这就和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观点就不一致了,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就不统一了呢?苏联、东欧百分之百的国有经济,最后他们也垮台了。所以说经过安全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不能回避。

    第三,国有资本的定位是什么?是干什么的?凭着自己的地位垄断,赚老百姓的钱,还是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为党执政服务的工具,比如说就是把市场部愿意干的事情让国有资本来干,但是我们国有资本究竟定位是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怎么进行其他的改革?

    第四,怎么把以人为本这个精神,科学发展观嘛,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把这个精神贯彻到底,而真正实施的方法还没有,跟以人为本的实际落差太大,老百姓说什么以人为本,他们感觉是以官为本、以权为本。特别是资源,重要的资源谁来配置?权利在配置,土地、矿产资源都是全国在配置,资本、资金全部都是由权利配置,有的以关系实现他的目的。所以怎么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底?特别是在立法这个问题上。

    第五,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是转变谁?谁来转?从上到那都在喊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觉得重点是要转变政府,政府是干什么的?我们早就讲政府四大职能。

    我觉得各位谈的都非常好,我觉得对于深化改革来说,这些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我就讲这五个问题,谢谢。

    吕中楼

    谢谢大家,首先请允许我对我们公司做个简单的介绍,我们公司是基地在山西,总部在北京,我们公司有7000个员工,下面有多个煤矿,还成立了地区性的商业银行。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老师,我是从人民大学毕业的。我今天在这里也主要是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面对20年内的改革开放成果、社会经济角度做了总结,而我们作为基层,对20几年的改革经验做了一些我们的解读。

    报告里面提到了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从我们实际提出一些改革的难点。

    我们认为改革的第一个定义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目标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各位老师也提到了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实际上就是提出一个方向,目前还面临着这么多难题,我觉得一定要在理论上形成一个高潮。

    改革20几年以来之所以成功,是唤起了大家对生活和生产的热爱、热情,所以改革是全民参与的改革。那下一步改革倒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谁能推动改革?谁有能力来推动改革?

    20几年从经济角度来说作出了一些推进,就是说改革是一个整体受益的过程,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是个全民受益的改革,这里面必然面临着利益冲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这一点是明显可以看到的。

    另外改革是一个使大家共同成功、共同富裕的国家,但现在贫困差距、区域差距在扩大,下一步是否还有这样的内在机制使得所有人通过改革受益,共同走富裕的道路。从目前来看,现在开没有这样的机制,使广大群众受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现在我们发现,人才、资金好象全部都到城市里去了,20岁以上的劳力全部到城市里去了。

    我们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出于好的党群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也有问题,现在许多干部怕老百姓,视老百姓为老虎,怕弱势群体,在这方面我们也碰到过实际情况。另外要解决上访的问题,我们去请求他们,而他们并不是给我们解决问题,而是怎么琢磨把你哄回去。

    不过我们山西好多矿难问题也不是说不能解决,矿难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私开矿解决的,我觉得政府解决这个问题效果并不好,其中有一些利益在里面。

    另外改革开放20几年来之所以这么好,改善了投资环境、政策环境,解放了生产者、解放了生产力,但是现在有个很不好的趋势,权利部门化、私有化,如果什么事情他不满意他就不给你办,有的事情拖了几年不给你办。所以权利部门化、私有化是进一步改革面临的挑战,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宏观上改变不了,中央政策越来越亲,从财政方面,另外一方面知情程度越来越弱,我们作为企业办事非常难,但是普通老百姓就更难了,比如有的人告状告穷了。

    我觉得现在政府环境很差,好多领导不是在解决问题,他在躲。这是我们从民间角度、基层角度,对改革开放29年改革的解读,和下一步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谢谢大家。

    (会间休息)

    卢中原

    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天看好多专家都要谈,这确实是十七大中很重要的精神,或者是这么多年来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重大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落实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我想如果全面谈的话时间会耗的很多,我就简单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加快经济转变方式的紧迫性,这一点大家的共识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它的难点在哪里,我想跟大家汇报一下。中国的经济方式转变,它的难点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发展阶段的制约;第二个层次是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这两个想跨越是绕不开的。第三个层次是体制和观念的制约。

    难就难在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把它归纳为工业化加城市化的两化双加速阶段。我们认为2010年工业化才能完全完成。目前远没有达到城市化的稳定期,到2020年我们的工业化可以相对平稳了,但是城镇化仍然在加速,这两化什么时候稳定?我认为是2030甚至2040年以后。

    因此我们要有长期的准备,咱们说的都是太多了,两化带来直接的挑战就是大规模的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从伦理价值的判断和主观思想上想绕过去是做不到的,因此我非常反对跨越式的发展。只有这样稳步发展才会有坚韧不拔的发展。我们可以把GDP的能耗降低,要创造条件,但是排放能耗总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会迅速扩大。这一点也要如实的向老百姓报告清楚啊,不然的话提出控制在均衡水平状态上,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要把几种途径都总结出来,才有利于决策、有利于加强自主性。

    从自然资源禀赋来看,我们国家的煤炭,就是比别的资源难度要大,物理利用率要低,排放的危害就是高,我们怎么办?这也是中国独特的国情啊,所以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式的发展,我觉得也是过于乐观的。

    另外我想再提一点,从发展阶段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前提来看,我们的经济增长又出现波动,这个波动本身可以非常容易的扭转我们各个方面的注意力。从98年的低迷,到02年上升期我们看的很清楚,这样的波动很容易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比如说经济低迷期大家都在关注走出低谷,这个时候本来是节能减排的绝好时期,但是我们的效果不理想。"十五"期间反而降低能耗的标准都没有完成。到02年上升期大家又不关注节能减排了,所以中国这样的情况就是这样,大家一定要抵制这样的反弹。

    从体制和观念这一层次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再明确的列一下这些体制。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科学的考评体系,这个不够健全。绝不要因为短期经济波动而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我想再说一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重要的难点还在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我个人以为,在未来区域发展差距还会继续扩大,指望它缩小也是做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增加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比如说中西部,本来的经济生态自然环境就本来脆弱,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呈现出过剩的趋势,这个问题在短期之内又很难解决,欧盟现在的趋势是什么?把原来缩小方式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进一步反弹了,这说明了全球化要素更加自由,要大分工、大重组,于是地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情形的认识到这点。比如说我们政府的着力点要放在哪里,争投资金项目?还是放在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民生的福利水平、民生保障程度?这才是我们政府该考虑的问题。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转变,我这里再提出一个转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谢谢,我就说这些。

    黄宗良

    昨天夜里匆匆忙忙的写了个稿子,总的想法是,对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和定义,我觉得还是挺好的。我个人还进一步认为,科学发展观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在于它把共产党人中性社会发展规律,从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结合为一体。我讲四点想法。

    第一,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联的影响,有一些是照搬的。苏联的发展战略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发展观,我把这种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概括为八重八轻。这里说的重和轻都是相对来讲的,也有它的科学根据,而且也发挥过它的积极作用。比如说讲重政轻经,并不是讲苏联不重视经济建设,而是他们片面的夸大了政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把巩固政治权利,当成社会主义最主要的目标,经济工作被摆在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地位上,这样做当然可以使一时稳定。再讲重工轻农,当然他们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于是应用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而这实际上主要是优先发展军事工业,面临巨大的威胁对于苏联来讲也是非常必要的。与此相关重国家利益是可以理解的,在必要的历史时期是有它的必要性的,但是任何的时候一定要有时间、地点,在此时此地是正确的地方,也许在彼时彼地也许就是错误的。

    苏联的发展方式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最终的结果就导致畸形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比例失调,在工业内部又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失调,我不讲具体数字了,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的不协调也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使得苏联经济结构变为畸形。他们70、80%的用于军事建设,资金占国家预算超过大大一半。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苏联是从超级大国竞赛之中被拖垮的,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没有后劲,难以持续。

    苏联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之所以难以持续,根本原因还在他离开了"以人为本"这个社会主义其中定有之意,不能体现人民群体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这个原则,苏联从重重工业、轻轻工业,到投入低效率、高积累、低消费,也就是苏联在198几年逐渐施工,工资占了国民生产总值不到30%,这样的改革都使民生的改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重政轻经济,把唯物主义变成了唯强主义导致了一拨又一拨政治运用的镇压,践踏了人民民主了党内民主,文化的专制主义使人们对这种思想的致庸,极大的磋商了和伤害了广大民众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削弱了广大民众对吸引力了凝聚力。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背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同时也必然背离了"以人为本"这种先进的执政理念,最终使社会主义毁于一旦,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国家建立以后,我们国家的发展方面和发展战略受到苏联模式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之下,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城乡经济的两种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对经济方面、经济战略我们实行了逐步调整和转变方式,但是应该说,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摆脱外延发展和粗犷发展的方式,因为首先是要解决人的吃饭问题,不能强调总量的增长,强调多和快、强调效益优先,于是集中度就到了GDP增长速度上,应该说这也是有它的道理的,这样在世纪之交、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一系列我们所不熟悉的情况。

    根据上面的情况,因此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觉得这在世界发展史上,可以说找到了中国发展规律,和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统一起来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计划思想。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把中性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统一起来了呢?从上面说的苏联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得到证明。它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性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观念是存在着内在的特性。什么叫社会发展,就是合乎社会规律的发展。什么叫客观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在实践中被证明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能够改变民主、改变民生,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种发展就是中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

    世纪之交中国发展现实,向大家提出的中性社会发展规律将与以人为本的观念一致,如果不济事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如果不执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用地,我们的发展就强难以为继,受害的将是广大民众、将是子孙后代。如果不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就谈不上人和社会的发展,将会是一个不健康、不和谐的社会,从而也谈不上有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如果我们总想把社会放在坚固的地位不调整,收入的差距继续拉大,我们可能就没有权利谈社会主义。

    因此这里讲规律跟价值的统一,其中中心的问题,我想它是把公平和受益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当前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有几个想法。第一,要把反腐和严正建设作为主干工程来抓,如果不抓住这一点就谈不上科学发展。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必然和最大的危险,是不主张积极推进政治体系改革,也就是延续苏联那种政治体制、模式,加不讲社会公正的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二者是可以结合的,实际是存在着这样的社会实例。

    第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和处理好几个三个1.45亿的问题。

    第一个,是正确对待新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也就是1.45亿个将就业者。

    第二个,要处理是1.45亿的中国互联网网民。

    第三,中国现在有1.49亿个老年人,他们不仅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且他们不甘寂寞,又老有所为,以人为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十七大召开以前,中国政治思潮的活跃很证明这个问题。

    我就谈这些,谢谢大家。

    杨育华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山西省多年来对潞宝集团的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我们潞宝集团位于山西省,我们从年缴税几百多万元,发展到现在日上缴税100万元的规模。我今天主要谈几点体会,我感觉我们发展到今天,发展的这么好,是企业的内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企业文化有几个方面,国家提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也提出了几个方面,首先打造企业的团队,我的理解还是和谐,要有几个方面的,第一是企业内部和谐,这都是相互的,第二是企业和社会和谐,另外还有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这些在我们办企业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我们董事长对职工生涯的设置投入的精力很大,一般说企业老板不重视这方面,包括加快人才的培训,包括人员的待遇体现了这一点,跟企业共同做大。

    第二,企业和社会的和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要对社会有一些影响的地方,但是潞宝发展的过程中就很好的规避了这一点,因为我们考虑的很全面,强调和谐发展,同时还起到了带动大家致富的作用,这是和社会周边环境问题。

    第三,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怎么能够实现科学的发展,我们有两个规划,我们第一个规划是实现工业生态;第二个规划是自然性规划建设。

    我们要把潞宝集团打造成世界级潞宝,走向世界。我们企业已经成立了13年了,走到今天,提出了很多的跟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理念,利人、利业,共同发展这样一种背景,也包括企业、社会、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支持,这一点对我们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今天我没有太多的理论给大家汇报,就讲到这里。当然我们也代表我们董事长,欢迎各位经济学家、政治家、新闻工作者,以及兄弟企业的领导们,到我们潞宝去考察、参观、指导,帮助我们进一步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谢谢大家。

     

    主持人:潞宝集团突出主要是讲文化和绿化这两个问题,他们用了十来年的时间,由原来税收一年几十万,发展成为一天就几百万的企业。

    正式发言的同志就基本结束了,下面进行自由发言,受到由两位申请的同志先讲,一位是杨谦同志,他的题目是和谐发展观与国内的文化素质。

    杨谦

    我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微观的话题,但是我觉得这个微观话题并不微观,因为它跟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有密切的关系。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念,要落实它是离不开人的,经济学的研究,也离不开对人的研究,我就讲我这五几十二十年的几个现象。

    我从80年代开始在企业帮助企业引进各种各样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但是我做了10多年,总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凡是国外证明成功的、好用的、能够提高生产率的一些管理方法到我们这儿全要走样,就是一种制度、一种方法跟不同人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么多年我就在思想到底是什么导致它变样?过去有一个话题曾经论述过,但现在讲的太少,我觉得是在我们民族性质当中、民族的价值观当中,有些因素是值得我们去研究、考虑的。

    以人为本和中国的民族价值观很容易混淆,那就是以情为本,如果我们处理捕获这个问题,人可以组织家庭、企业,而社会的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那么我们今天探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由不同组织落实、实现的。那么人的问题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我说它密切相关,所以我想在今天讲一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难点问题,怎么分析、理解我们中国民族价值观的取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底有什么互相吻合的地方。我觉得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关系。一个是处理好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我们通常把世界观涵盖在价值观中,我们其实不讲我们民族的价值观,比如说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代表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我觉得这种倾向是不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第二就要处理好以人为本和以情为本的关系,我们在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往往把它理解为、落实为以情为本。

    所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上,我觉得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个微观的事情,能不能组成宏观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思考,谢谢大家。

    顾海兵

    第一,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科学发展观需要,但更需要民主发展观。这里涉及四个问题。一个是科学的内涵是否包含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里面是否包括劳动价值论;第二,刚公布的节能减排体系是否有效?人大和民主在这里面起什么作用;第三,和谐社会的结构,第四,不要责备小企业。

    第三点,。。。。。。。。。。。。。。。。

    第四,我认为还是要党政分开。

    第五,。。。。。。。。。。。。。。。。。。。。

    第六,。。。。。。。。。。。。。。。

    第七,政府改革成功的标志,我认为应该是什么时候部门改到15个部门的时候,才能有资格叫成功。

    第八点,可能我们要消除公与私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如果不消除的话,可能我们很多改革都很难推进。

    第九点,现在消除所谓的就业歧视,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听到报纸说,前世界举重冠军沦为搓澡工,我觉得这种提法非常糟糕,搓澡工怎么了?搓澡工不是很好的职业吗?结果我们的报纸说,叫“沦为”搓澡工,我不知道为什么?其实举重的搞搓澡的挺好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就业上有很多歧视。

    第十点,除了美国之外,据我了解发达国家变成市场经济体制至少300年。

    最后一点,农村的人员减少我认为是好事,。

    何伟

    十七大报告我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争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它的目标,和谐问题是科学发展观。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觉得要关键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为什么在我们国家这么难?都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甚至放在第一位,但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我觉得三农问题的根点在哪里?三农问题根点就是所有制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两种所有制就不平等,根据这个理论所形成的体制,一个是国家所有制和一个具体所有制,这两个所有制在战略上是不平等的。

    第三个,在制度上,在收费分配、地方投入、社会保障上,都是城市优于农村。

    第四点,由于这种制度化而在政策上使农民成为二等工人。

    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都低于城市,所以这样,从理论到体制、从体制到制度、从制度到政策,都形成了不平等。所以三农问题为什么这么难解决,我认为必须把三农问题所形成的系列、理论、体制、制度、政策,彻底改变,不改变,三农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我就说这么几句。

    周为民

    我申请几分钟做个发言,前面各位专家、学者我说的非常好。我想强调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讲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实际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否则科学发展观就很容易成为一句口号。我觉得在前面的基础之上,我还想着重提出这样几点。

    一个就是在我们新的发展阶段上,一定要进一步重视解决和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搞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市场化改革的过程进入了攻坚阶段、关键的核心阶段以后,如何深刻认识必须要靠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通过完善的市场体制来解决我们在发展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这方面是要高度重视的。就是说一定要避免在这个阶段上,重新又回到试图用更多政府干预、政府控制办法来做。

    第二点,要更加注重解决好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一个国家的整体长期经济发展,它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是什么?是民营经济,是民众在现代化过程中广泛的参与。所以在我们的民营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现在同样要认真考虑,不要又以为现在我们的很多做法又可以通过加强国家控制、国家垄断的做法来解决问题。

    包括刚才讲的市场和民营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经济出问题了、混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知道要靠市场、要靠民营经济的发展来渡过困难。但是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在日子好过了以后,觉得我们又有条件重新回去搞政府的控制、政府的垄断。

    第三点,一定要重视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讲科学发展观怎么落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关联问题或认识问题,或者是地方干部、地方官员,思想觉悟不高,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发展,这里面核心的是,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有一系列的制度,尤其是财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所以现在有不少干部反映,从财税体制上来看,中央财政浩浩荡荡,省级财政也是一样,基层财政哭爹喊娘。所以一定要高度认识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共创财富、共享成果的问题,也必须要注意,高度关注民生这都是很对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前提必须是要着力来形成更好的法律和制度条件,以充分保证人民创造财富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展开,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有更好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共享成果的问题。

    谢谢大家。

    李成勋

    我是计划外非正式的发言,题目是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当今社会的三个矛盾。我认为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重大的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由于改革开放使得我们长期所面临主要社会矛盾,就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和社会生产低效的主要矛盾不断的得到缓解,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又引发了三大社会矛盾。

    第一,就是贫富矛盾。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国家到200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208个国家和地方的统计范围里占到128位,相当滞后,总是我们的总量在2006年已经是第四位了,但是人均只占128位,这都不好意思说了。而我们国家的大富翁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呢?占世界第二位,中国的首富175亿美元,系数已经大大超出了国际的警戒线。5%最富人的财富,和5%最穷人的财富差距比有32倍的。所以贫富差别相当的研究。

    第二,贪官和百姓的矛盾。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解放前旧社会有个说法,叫无商不奸,而现在有个什么说法呢?叫做无官不贪,或者说是十官九贪,这个十官九贪的说法在解放前没有,我今年73岁,没有听说过这个提法,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有这个说法,所以贪官和百姓的矛盾也非常大。刚才吕中楼先生讲话中讲到权利部门化、部门权利私有化,我前段时间听到部门权利个人化,这个说法也反映了这个矛盾。

    第三,人和资源的矛盾,或者人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人是主导方面,所以也作为社会矛盾来看待。我们都觉得人均资源在世界上是很落后的,只占世界资源的1/4。那我们想,我们还有很多资源啊?我们有煤,有煤就有钱啊,那我们的煤是多少呢?只占16%,而我们的人占21%,所以我们煤的资源也不富。

    所以这三大矛盾是困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问题,我们有这些理念是很好的,但是只凭现有的说法还不足以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矛盾。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总概括,和实际的社会矛盾之中,还要体现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和政府行为问题,如果不把这个落实,那是不可能的。

    吕日周

    我们这次会议开的很好,大概有15位专家、学者按照时间讲自己的看法。改革开放明年就30年了,中央多次研究中国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十七大主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个是建设一个什么道路。再一个是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这30年我觉得有一些成果,一个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解决了,但是要往前推进要解决这下面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十七大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给予解决,现在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贯穿十七大的精神,就是抓住问题去观察,如果绕过问题去观察十七大精神,那就会什么收获都没有。但是现在社会上也存在着绕过问题传达十七大精神的这种现象,这个问题需要慢慢解决。

    现在这次会议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家谈了很多,我想这是一种开会的方法,我还是建议下次开会就不是泛泛而谈热点、难点问题了,而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家共同研究、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四个单位,一个季度,在这样一个地方,研究热点、难点问题,一直研究到十八大的召开。如果说这样还不够,我们再增加一些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问题就可以建立专门的题目来进行研究,就是公有制问题的认识。我觉得现在已经突破了原来对公有制的认识,到底这个口号要不要继续响亮的提出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现在讲政治体制改革,什么样的干部能提拔、什么样的干部不能提拔?另外一个问题是干部作风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主题,你干部的作风不转变,什么事情都是空谈。另一个是上访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好的会议精神不能让他们访问、询问、讨论呢?再一个是煤矿爆炸,这是一个不可以处理的问题还是可以处理的问题?我觉得是可以处理的问题。另外还有比如说中国城市化的问题,究竟是走美国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道路。

    我的意思是会后研究一下,下一次会议究竟是就哪个问题研究,大家既可以做研讨也可以做主题发言,把自己的意见、体会都发表出来,每一次会议向中央提出来我们的建议。比如说下年第一季度要研究什么问题,把这个内容发出去。大家要有一些案例来说明我们的支撑和研究是下了工夫的,泛泛而谈。比如说一位同志讲到,新的利益团体影响很大,我觉得应该把它具体化。就一个问题提出一条两条建议。

    最后一点说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新闻媒体这次来对我们会议是很大的帮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希望媒体给予我们支持、帮助,但是我还想说另外一方面,我们召开这样的会议,邀请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制定一个制度?要走正规化路线,不要在报道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因为在实际中也发生过多次这样的事情。

    谢谢大家,我就讲这些。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