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作用不只是“点名”

    0

    时间:2011-06-28   来源:未知


  •   每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都备受社会关注。相比往年,今年的报告更多涉及改革的深层次矛盾,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探讨原因,成为一大亮点。

     

      例如,在反映“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时,审计揭示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具体、部门本级预算未完全执行到位”等共性问题,指出审计发现的中央部门违规问题有80%以上发生在其所属的二三级单位,还揭示了“部分科技经费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研究成果存在多头充抵问题”;在揭示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时,指出其原因是“由于贷款门槛高、程序多、期限短,抑制了个人和企业的贷款需求”以及“放贷成本高、收益差、风险大,经办银行积极性也不高”。

     

      近年来,审计工作愈来愈注重揭示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不仅对相关问题的把握更加准确、到位,也更有利于促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0年,全国提交审计报告和信息16万多篇,比上年增长4%;提出审计建议25万多条,增长12%,其中大多就是从体制机制层面揭示问题,对完善制度建设、规避问题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加注重揭示体制机制问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进一步完善,一些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不容否定。但是,在某些关键领域、关键问题上,改革却难有实质性进展,似乎在陷入某种难以打破的困境。

     

      例如,多年来,国家一直鼓励民间投资,先后发布新老“国三十六条”等文件,言之凿凿、情之切切,但实际上很多领域却依然壁垒重重,民企投资并不那么容易。此外还有招投标违规、重复建设、环境污染等,哪一个不是喊了多少年、提了多少次却依然屡屡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是体制机制不科学等深层次矛盾。只有把这些矛盾揭示出来,深化改革才有前进的可能。

     

      这几年,部分公众对审计工作有一个感觉,似乎指名道姓的批评越来越少。这其实是一个误会。审计工作报告都会详列各部门具体情况,今年更是单列出每个部门的审计公告,并以附件形式公诸于众。但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有些问题即便点名,对解决矛盾也意义不大。例如,某些部门挤占挪用资金、违规收费,几乎每次审计都会被点名——他们为什么不改?这显然不是点不点名的问题。制度性问题不解决,点名也会变成“隔靴搔痒”。

     

      审计指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关键还得认真落实,否则即使审计部门再努力,也只会事倍功半。有时候,明明某些问题已被指出、有规可循,但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种种不法行为就明目张胆地出现了。因此,发现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重要,尽快改正相关问题更加重要。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更好地推进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