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可特邀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演讲会议等活动
    孟晓苏

  •  


    孟晓苏简介

      主要职务:中房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监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研究领域:房地产发展趋势、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

      教育经历:

      孟晓苏祖籍山东,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12月24日因在父母南下途中出生于苏州而得名。出生短短的几个月后,还在襁褓中的孟晓苏便随父母辗转到了北方,4岁时到了北京。14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很有名的北京八中。北京八中人才荟萃,上下届和同级的校友中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校友,如周小川、苏宁、闵维方等同学。

      1977年,高考恢复时,已是中共党员、基层干部的孟晓苏犹豫了。十年的工人生活,已使孟晓苏与工人们结下了浓厚的感情,但是进入大学求知更是自己多年的心愿。厂领导认为孟晓苏不上大学是耽误人才,教育科乔科长主动为孟晓苏报了名,又在特长一栏里填了他发表过的多篇报道,结果他考进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我在大学里是身上有很浓厚工人气的学生”。1988年再度考入北大研究生院,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刘方域的在职研究生,攻读硕士期间,和孟晓苏同时拜入这几位教授门下的还有两位同学,一位是现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一位是现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源潮。做毕业论文时,孟晓苏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李克强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李源潮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孟晓苏这篇论文是他在国务院亲历经济改革决策的积累之作。1991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这篇主张“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的论文发表在《管理世界》杂志上,引发了对“市场取向改革”的一场激烈争论。当年年底邓小平同志踏上了南巡路程,1992年年初发表的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当时厉以宁把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三位学生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一本书,定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厉以宁写的后记题目是《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今十六年过去,师生4人当年的预期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已经变成国家正在进行的实践”,孟晓苏不无自豪地说。

      工作履历:

      两年文革生活:回想起这段时光,他淡淡地说“没有什么可抱怨,那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从他的话语中看到了他性格中的豁达与宽容。经过两年的文革生活,进入北京汽车制造厂。“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最光荣,在校办工厂就加工过收音机小零件的我又开上了机床,当时我干活技术很好,一心想当个八级工”。18岁的他成了一名汽车制造厂的磨具钳工,后来又学了车工、刨工、镗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年。

      1982年初,北大毕业进入中宣部新闻局,后来中央办公厅需要秘书,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亲自选拔。33岁的孟晓苏来到中办,被直接分配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当秘书(1983年到1990年),此后7年半时间,他一直跟随在万里这位堪称是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与闯将的国家领导人身边,目睹并经历了那个时代中央一系列经济问题重大决策制定出台的过程。

      在中南海那段日子里,孟晓苏广泛接触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工作,参与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也深受中央领导同志高风亮节风范的影响,他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由于多年接触的都是牵动全局的经济工作的大事,又直接参与并俯瞰了许多经济改革的实践,做过国务院领导秘书的他越来越感到理论的重要。

      1991年1月,孟晓苏走出了在旁人看来有着几许神秘的中南海,调任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一年半以后,孟晓苏被调往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担任总经理。

      从事企业工作之后,孟晓苏积极研究产业发展理论,用于指导行业发展与企业经营。他提出的“房地产周期性发展理论”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许多学者也积极参与房地产周期研究,丰富了这个对产业发展很为重要的理论;他带领研究发明的“中房指数”已经连续发布了十三年,成为观察行业发展的重要景气数据,由中房指数系统发展起来的“搜房网”,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房地产门户网。

      出于多年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工作的经验,以及对经济发展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多次向国家提出关于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他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保险的专家之一,被采纳后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质量,而且推动了居民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拉动了相关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他所提出的将房地产业列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议很快为国家所采纳,国务院文件明确“房地产业是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

      孟晓苏与几位同事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在中国发展廉租房建设、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由于没有被及时采纳,忽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造成近些年在发展商品房市场的同时,弱势群体在住房上得到的实惠明显过少,房价上涨较快,引发人民群众的很大意见。孟晓苏近几年又多次重提这个建议,终于被国家采纳,将廉租房建设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将全力推进。而孟晓苏则及时提出引进国外盛行的房地产投资基金“瑞茨”,通过向社会发行的持有收租物业的基金,增强运营廉租房的能力,为廉租房业务的迅速发展寻找到广阔的资金来源。

      他还最早提出引进“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产品的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反向抵押贷款”又被人称为“倒按揭”,是一些发达国家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的成熟产品。社会上也掀起对这种“以房养老”新模式的热议,很多人愿意响应与参与。由孟晓苏担任董事长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使人们更加盼望“反向抵押贷款”产品能在中国早日实现,为缺乏养老保障的中国老年人多提供出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

      感恩母校:作为北京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只要母校有召唤,孟晓苏就挤出一切时间,回校参加各类活动。在一次回校演讲中,他把自己的人生成功归因于母校北大的培养。他激动地表示,“北大这块沃土给了知识和智慧,也给以品牌价值和自强精神。是北大给我的学识和能力使我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我深深感激培育我的母校和各位老师。”他用实践回报母校与教师。

      1995年春节,已成为中房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孟晓苏去中南海探望李岚清副总理。李岚清说,你现在搞房地产,我管教育了,你能不能为解决大学教工住宅做些什么?孟晓苏说:正好中房集团属下有一个蓝旗营项目,位置就在清华大学南门外,我就低价提供一批住房吧。李岚清兴奋地问:能提供多少套?孟晓苏说:总共是20万平方米,低价提供6万平方米吧,大约600套。李岚清问:价格能不能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孟晓苏边计算边答:可以。李岚清说:项目既然在清华南门,是不是就给清华大学?孟晓苏说:我是北大的。李岚清说:好!那就两个学校一家一半吧。孟晓苏当然同意。李岚清副总理马上就给两个校长打电话,给他们送去好消息。后来两个学校都极力争取多要房,最后经商孟晓苏同意决定:20万平方米的蓝旗营小区项目全部都给北大和清华。仅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他和中房集团把相当于6亿元的经营收益贡献给了两个学校,这是迄今为止北大校友对学校做的最大物质贡献。去年年底,两校教师们以每平方米1900元的价格买下了房屋产权,而附近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涨到每平方米一万五千多元了,北大的1000户教师和清华的1000户教师不仅以低廉价格买到黄金地段的商品房,而且又享受到这一区域房价持续增值的好处,而这些都源自孟晓苏的赤诚之心与奉献之举。

      不知疲倦的孟晓苏仍然每日操劳。他在担任着中房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同时,积极参与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担任了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北京华育教育基金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他还不时登上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的讲坛,向学生们传授经济理论与他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人物观点:

      “中国地产30年成果展”上演讲时,他直截了当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房价大涨是因为宏观调控搞乱了供求关系,楼市拐点是媒体裹胁开发商炒作出来的,什么价格都可以降,只有房价万万降不得,无论自住还是投资,都该出手了!

      住房供求

      孟晓苏承认,这几年房价的过快上涨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但他认为,房价上涨源于严重供不应求,而造成严重供不应求状况的原因在于宏观调控把调控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些正确政策不适当地用在了老百姓所急需的住房建设方面,对房地产进行了不适当的打压。持续几年控制产出,使得房屋供求关系发生严重逆转,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房价上涨的原因就是供不应求。

      那么,如何解决供不应求的状况呢?孟晓苏建议“多养猪”,即多盖房子。他批评,面对因为供不应求而造成的房价上涨,有关部门出的主意却是少建房,即抑制需求,反过来打压需求,请问13亿人的需求你抑制得住吗?孟晓苏直指今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势必损害产业发展,损害经济发展,特别是抑制需求,不符合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政策。

      楼市拐点

      谈到楼市拐点,孟晓苏有点义愤填膺了。孟晓苏毫不客气地指出,楼市拐点论是某著名开发商被媒体裹胁的结果,其实就是把一些个别城市出现的房价下降夸大为全局。他给在座的听众讲了一个“故事”:某著名房地产企业家,被媒体追问房价是否到了拐点,开始他不肯说,追到最后,他承认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在某一个地域范围内房价出现了拐点。这时候媒体马上炒作,这一炒作,把这位著名企业家弄糊涂了,结果他到了上海,就开始大讲拐点。孟晓苏说,政府前些年一直讲房价要降,但是房价越打越高,这回卖家讲了,他劝老百姓别买房,你再不信我就带头降价给你看,这样给老百姓造成了心理冲击。这种对拐点的担心真的要变为现实吗?从今年年初开始,观望情绪影响了一些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举办奥运的北京。人们在等待奥运后全国经济下滑,北京经济垮台,房价下跌。孟晓苏质问,从今年年初开始,又是雪灾,又是震灾,又是水灾,还有人为的股灾,难道还要去人为地造成一个楼灾吗?

      预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舆论导向是老百姓预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孟晓苏以媒体过来人的口吻揭出了媒体炒作房价下降的“内幕”:媒体为什么只拿深圳一地房价下降说事,而不看黑龙江,新疆房价在上涨,因为媒体人很多是没有买房或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他们想买房,就把关注点放在了房价下跌上!

      房价降不得

      孟晓苏谈到香港发生过的房价下跌,当时人们也是盼望房价下跌给大家带来福音,结果是17万人成了“负翁”,2万多套房子积压,香港经济为此受到损失,香港社会为此不断发生动荡。中房集团曾和香港政府谈,想买一些房子,用于大陆老百姓的度假,结果被香港媒体一拥而上热炒。这个时候,香港媒体没有人盼望房价下跌,都盼望房价上涨。孟晓苏问,在房价下跌的时候,香港人买房了吗,没有。因为他们怕房价还没有到底。中房要买香港空置房的消息出来以后第三天,香港的楼市就开始强烈反弹,而且从这个星期开始,持续六年下跌的香港楼市转跌为升,香港人把这叫做中央救市,其实是香港人自己拿钱买房,救了自己的楼市,中房不过是给香港人增长了一个信心。据说,董建华在见到孟晓苏时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什么价格都能跌,房价是跌不起的。为此,孟晓苏提醒大陆老百姓,有房产的人占绝大多数,没房住的人只占2%,房地产已占居民财产的绝大部分。

      以房养老

      孟晓苏提倡以房养老,并表示这种保险对于投保老年居民的好处很明显:

      首先,它可以使老年居民在人生收入的低谷期开启“房产金库”,将积蓄在房产上的财富分期支用,有效补偿老年生活。其次,它可以有效解除老年人对生活没有保障的担心,放心大胆地花钱消费,心情愉快延长生命,而且活多久保险公司就会供养多久。第三,可以让老年人增强生活自信,保持社会尊重。老年人最怕的是失去体面和尊严,可是退休后到处要看人脸色,更怕“久病床前无孝子”,参保后老人今后就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甚至还可以拿钱接济子女亲友,可保持子女与社会的长期尊重。第四,可以保护弱势群体,有利于社会稳定。这种产品会更受中等收入者青睐,因为只有房并缺钱的老人才更愿意抵押房产养老。这样就保证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安定,也就保障了社会稳定。第五,实行遗产税后,可以依法避税。我国迟早会实行遗产税。但这套房屋的价值在老人生前已年复一年被领光,产权已逐步或一次过户到保险公司了。如果我国今后开征遗产税,这一险种当然可以为这套参保房产依法避税。


    精彩瞬间:
    专家风采1.jpg  专家风采2.jpg
    专家风采3.jpg  专家风采4.jpg


    精彩视频: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上一篇:杨承杰
下一篇:张志刚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